张英(1921-不详),原名伯赞,1921年1月出生于广东梅州梅城东街张家围(今属梅江区东山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东江纵队独立第一大队政委、
两广纵队一团一营教导员、
中原野战军11纵队150团1营教导员、铁道工程兵第6师150团政委、铁道工程兵第6师政委、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军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正军职)等职。
1933年毕业于肩一小学,因家贫无法升学,小学毕业后即在梅城私营商店当学徒、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英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于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至7月,任中共梅县城区区委组织委员,7月调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领导的福建武平象洞区委组织部长,1941年任区委书记,同年6月至9月调任中共梅县松源区委书记,后改任中共松源区特派员。1942年9月,中共梅县地方组织奉命解散后,张英先后在梅县、连平、英德任小学教员。1944年7月奔赴东江抗日前线参加东江纵队,任飞鹅中队文化教员。1944年10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纵队党委研究,党龄从1938年计起),尔后曾任东纵5支队政治处干事,独立第一大队教导员、政委。1946年6月,东纵奉命北撤山东,9月张英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教。1947年调任两广纵队一团一营教导员,先后参加过山东的诸城、南麻、临朐战役。1947年5月调华东野战军总部参谋团,同年6月调任中原野战军11纵队(1948年后称17军)150团1营教导员,先后参加过豫东大战、济南战役、准海战役、渡江战役、衡(阳)宝(庆)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贵州战役等。贵州解放后,参加贵州剿匪、土改。1950年12月后,历任17军150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委。1952年,所在部队改编为铁道工程兵第6师。1952年11月,张英参加抗美援朝,12月任团政委。1953年2月任第6师政治部副主任。从朝鲜回国后,1954年4月起,任第6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1969年9月任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副军职),1971年3月,任军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正军职)。1980年离休,享受正军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