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男,1968年生于山东青岛莱西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全委会委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直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兼职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轻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风格
张良书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曰古厚,二曰娴静,三曰博雅。
张良从古厚入手,寻二王之韵,可谓得书之正鹄。大体上是以魏晋人为根干,以唐宋以后人为枝叶,重在追寻用笔变化的脉胳理路,而极力避开唐以后人的习气。
张良书法的娴静,充分表现在他对笔势、结体、章法和整体气息的处理和把握上。张良书法的雅致、闲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浃肌沦髓的冲和简淡,高蹈闲远。
艺术履历
主要成就
2005年第二届“商鼎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金奖,2006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银奖,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一等奖,第五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第三届“性灵派”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书谱奖。中国青年书坛百强榜上榜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现场笔会90位受邀书家之一,2014年7月《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专题报道《中原之子》:“书法大痴”张良的“中国梦”——历史上有我一片纸。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河南青年书家张良便是这样走入我的视野,以一手以帖为主、碑帖兼容的书风彰显在世人面前。
细察张良的书法道路轨迹,不难看出,他一开始便学习二王,可谓取法高古。
张良书法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笔姿遒丽劲健。用笔尖锋入纸,方圆兼具,藏露并用,既圆浑厚朴,又融入峭拔劲健的风神,收到既具含蓄之姿,又不乏灵动之意。二是姿致疏朗俊逸,轻重粗细不同,疏密搭配,四边停匀。点画排布有序,偏旁组合,宽松得宜。结体巧妙,似奇反正;错综变化,妙想独具。三是气息从容,和平简静。唐孙过庭曰“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神,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因此,张良的书法可谓颇得二王之神韵。
张良的书法,浓缩着当代青年书家书法创作的共性特点,有着现代时尚的审美趋向,更有着许多青年书法家所不具备的独到之处。
张良书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曰古厚,二曰娴静,三曰博雅。
书法首在用笔。古人云:“书能得笔,虽细如发,亦圆。”古今书者多矣,然足称“得笔”者并不多见,当代书家中更是稀如星凤。窃为为张良是堪称“得笔”的少数书家之一。
走进张良作品的展厅,或翻开他的作品集,雅逸之气扑面而来,那种雅致,不是敛首低眉、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浃肌沦髓的冲和简淡,高蹈闲远。如果不了解作者,你可能不会相信是当代人的作品,甚至不像唐宋人的手笔,那分明是六朝人的感觉,分明有王僧虔、智永、萧子云的影子。
“张良勤勉聪敏,多年来临池不辍,有较高的书法建树,在河南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他的书法根植传统,形成古厚、博雅、娴静的特点,既扎根传统,又不背时代。这次能够脱颖而出,书写拜祖文,是与他的书法成就分不开的,我十分看好他。”
——赵世信(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