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焦,男,汉族,1966年2月28日生,海南海口人,二级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法人代表兼副会长,中国民族研究联合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人物履历
1982年(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83年起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人类学,1987年(21岁)进入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已有26年。1988年(22岁)发表第一篇学术译文,1990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199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1997年获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应用社会学专业工业社会学方向,导师李培林教授),2005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都市人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其中:
国际学术组织职务
2013年8月,担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相当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任期5年:2013-2018)。
2013年8月,连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任期5年:2013-2018)。
2009—2013年,担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
2006-2009年,担任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2003-2009年,担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5-2006年,担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的助理秘书长。
2013年1月起,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010年起,担任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任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
1998-2007年,担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秘书长;
2004-2006年,担任中国(香港)营销学会副秘书长和中国社会公益示范工程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2023年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兼法人。
学术简历
海外(国际)简历
曾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有30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缅甸、圣马力诺、梵帝冈、伊朗、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荷兰、瑞典、丹麦、捷克、比利时、卢森堡、土耳其、香港、澳门、西班牙、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奥地利等。
2005年,获得亚洲学者基金会(ASF)资助,到马来西亚的南方大学学院和马来亚大学做了9个月的访问学者,从事海外民族志调研。
2007年,获得加拿大政府的“加拿大专项研究奖金”资助,到加拿大做了5周的海外民族志调研。
2009年,获得德国GTZ研究基金资助,从事一个短期课题研究。
2009-2011年,获得中欧社会科学合作(Co-reach)研究基金资助,与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四个欧洲国家的学者一起,开展了一个为期2年的合作研究项目。
2010-2011年,获得日本科学研究费资助,与日本学者一起从事为期1年的“上海世博会的经营人类学研究”项目。
2011-2012年,获得福特基金会海外研究项目资助,到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从事多元文化政策研究和海外华人民族志调研。
2012-2014年,获得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两年研究项目资助,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2013-2014年,获得加拿大的怀尔逊大学的一年半的邀请,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2013-2015年,获得马来西亚的国立马来亚大学的两年研究项目资助,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等8个国家,用英文、日文、法文等三种外文,发表了4本论著和10多篇论文。
研究方向
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企业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生态环境研究。
项目课题研究
企业人类学——侧重于“老字号”企业的研究。
都市人类学——侧重于亚太地区的
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城市民族政策和政府管理的研究。
生态与环境研究——侧重于城市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西部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的研究。
出版图书
研究成果
1、企业人类学
在企业研究方面,曾主编价值链管理系列丛书(2001-2003),已正式出版了10多部专著和译著:《价值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控制链管理:防范客户和应收账款风险》、《
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数字化管理:应对挑战,掌控未来》(合著)、《分销链管理:分销渠道的设计、控制和管理创新》(合著)、《
成功的品牌管理》(合著)、《东南亚50位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访谈录》(合著)、《“老字号”蓝皮书——中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No.1(2011)》(主编)、《管理实践手册----第三世界民间组织的管理与融资》(合译)、《战略营销:计划与控制》(合译)、“EnterpriseAnthropology:AppliedResearchandCaseStudy”(与VoonPhinKeong联合主编)等;已发表企业管理相关论文和文章50多篇。
1995年以来,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服务经历:曾为摩托罗拉、惠普、微软、
通用电气、飞利浦、海德堡、爱普生、美国乐泰、中国移动通信、用友集团、实达集团、上海三菱电梯、
长城润滑油、南孚电池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提供了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服务。
2001年,开始参与企业管理培训活动:2001年起,因个人专著《价值链管理》的正式出版发行,开始参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美合作国际MBA项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国家经贸委培训中心等组织的一些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公共培训;2002年起,因陆续出版了《数字化管理》、《分销链管理》、《控制链管理》、《成功的品牌管理》等著作,曾在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中国电信集团、用友软件、
华晨汽车、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中航油、石家庄制药、双安商场、Epson、GM等)中,为其管理人员进行内部培训。
2、都市人类学
自1989年以来,一直以都市人类学为研究方向。
1992年起,发表多篇关于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的论文。
从1995年起,尤其侧重于城市流动人口专题的调查和研究。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外出打工者及其对所属家乡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1995-1997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2001-2002年),并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1999-2000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就业模式的转型》(2000-2001年)。
2004年,正式出版第一本关于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专著:《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和创业》(商务印书馆)。
2005年,获得亚洲研究基金会资助,到马来西亚9个月,独立完成了一个海外研究项目——《马来西亚城市移民的适应——华人与马来人的比较研究》。
2006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资助,完成了《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
2009年,完成了《中国四个城市的移民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与沈林合著)。
2011年,正式出版“LaborMigrationandSocialMobilityinAsiaandPacificRegion”(与EllenR.Judd联合主编)。
3、生态与环境研究
在生态与环境研究,曾涉及生态移民、自然环境、水资源、气候变化、能源、生活垃圾、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领域。曾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1个委托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的2个研究课题,参与过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意大利环境与国土部、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国家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和青年人文社会科学中心、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云南省水富县人民政府、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等国内外机构资助的12个环保研究项目。
曾用中、英、日等三种文字公开发表了9篇科学论文:(1)“土著民族的命根子——生态环境”,四川《民族》1992年第7期。(2)“人口と経済の角度からの黒河中·下流の生态环境悪化问题の分析——张掖と酒泉:水资源及びその利用”,『オアッス地域研究会报』2003年第3卷第1号。(3)ImpactofClimateChangeontheYangtzeRiverSourceRegioninTibetanPlateau.inHimalayanandCentralAsianStudies,Vol.9,No.4,October-December2005,pp.47-62。(4)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的影响——社会调查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编《长江源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影响》第五章(第62-72页),气象出版社,2008年。(5)“能源问题的非经济学视角——以汽油涨价对出租车司机的影响为例”,收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国情调研:2006》第301-404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6)“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收于王静爱、小长谷有纪、色音主编的《
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第36-50页,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生态移民项目:对利益相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析——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收于王静爱、小长谷有纪、色音主编的《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第430-443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8)“TheSourceRegionoftheYangtzeRiver:LocalTibentans’PerceptiononClimateChangeandItsImpact----AnAnthropologicalandSociologicalSurvey”,收于彭德、杜发春主编《
西部开发及其社会经济变迁:中加比较研究》第173-184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9)“‘CitiesBesiegedbyGarbage’andCounter-measures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WesternCities:ACaseStudyofSolidWasteClassificationinKunming”,inSujiianGuo,JoelJ.KassiolaandZhangJijiao(eds),EnvironmentalProtectionPolicyandExperienceintheU.S.andChina'sWesternRegions,Chapter9,Rowman&Littlefield-Lexington,2010.
最近几年,正式出版了3本有关环境保护的论著:(1)《
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与色音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2)《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黑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的社会学调查》(与色音、杜发春合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EnvironmentalProtectionPolicyandExperienceintheU.S.andChina'sWesternRegions(与SujiianGuo,JoelJ.Kassiola共同主编),美国Rowman&Littlefield-Lexington出版社,2010.
4、其他领域和研究成果
彼特J.M.纳斯和张继焦主编:《
当今国际人类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PeterNasandZhangJijiao(eds).AnthropologyNow:EssaysbytheScientificCommissionsoftheInternationalUnionofAnthropologicalandEthnologicalSciences(IUAES)andHistoryoftheInternationalUnionofAnthropologicalandEthnologicalSciences(IUAES).Beijing:IntellectualPropertyPublishingHouse,China,2009.
黄忠彩、张继焦主编:《世界的盛会丰硕的成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最新学术成果概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