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
张嫣(?―前163年),宣平侯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女儿,汉惠帝刘盈的皇后。
人物生平
吕太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宣平侯张敖,有一个女儿张嫣。
汉惠帝即位后,吕太后想要亲上加亲。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壬寅日,吕太后立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吕太后用了很多办法让张嫣生子,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孩子。吕太后就让张嫣假装怀孕,抱来后宫中宫女的儿子,谎称是张嫣的儿子,杀死了这个孩子的母亲。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大臣们拨乱反正,诛灭了吕氏家族。少帝恒山王以及淮南王、济川王,都因为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而被杀。只留下了张嫣,她被废掉皇后的称号,住在北宫。后元元年(前163年),孝惠皇后张嫣去世,葬于安陵,没有建起陵墓。
墓葬情况
根据《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汉惠帝刘盈同孝惠皇后张氏合葬于一个陵园,“陵园内东西并列两座封土。其中东南部的一座高大雄伟,为安陵;中部偏西的一座低矮较小,为孝惠张皇后陵。”张皇后陵在安陵西北260米处,其封土南边同安陵封土北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封土南面中央原立有“孝惠张皇后陵”标志碑,现已倒塌,断裂为数块。据此可知史籍所载孝惠皇后“葬安陵,不起坟”的记载应可信。不过,“孝惠张皇后陵”标志碑应属后世所立,不足为训。安陵东部1号陪葬墓封土特别高大,陵墓北侧立有“赵王如意墓”标志碑。其对面的2号陪葬墓与1号陪葬墓的墓道有打破关系,两墓应属夫妻合葬墓。不少学者认为1号陪葬墓实为鲁元公主墓,而2号陪葬墓者为其丈夫张敖墓。由此可见,“孝惠张皇后陵”标志碑时代偏晚,并不能证明吕后八年张氏并未被废黜。
人物评价
《汉书》:惠张、景薄,武陈、宣霍,成许、哀傅,平王之作,事虽歆羡,非天所度。怨咎若兹,如何不恪!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①汉后张嫣以淑静而绝艳。②汉之张后,以幽置空宫而人不知其丽。尤难效者,在嫣然一笑之时,两旁口辅微晕波痕。
轶事典故
《通典》记载,汉惠帝纳后,纳采雁璧,乘马束帛,聘黄金二万斤,马十二疋。吕后为汉惠帝娶鲁元公主女,故特优其礼。后世汉桓帝纳皇后梁氏的标准,参考的就是孝惠皇帝纳后故事。
生母争议
《汉书》记载张皇后的生母是鲁元公主。清末文人薛福成在《庸庵文编》中质疑了这个观点。根据薛福成的考证,皇后并非鲁元公主所生。《汉书》记载,高帝二年在彭城战败,途中遇到孝惠和鲁元,载他们同行。马匹疲惫,敌军在后,曾两次试图抛弃孩子,滕公下车将他们抱起,慢慢前行,面朝雍树方向奔驰。苏林注解说,南方人称抱小孩为“雍树”。当时惠帝六岁,公主约十岁。到了五年秋,张敖继位为赵王,鲁元公主成为王后,那时她还很年轻,推算她生女儿应是在高帝七八年。惠帝四年立后,七年帝崩。如果皇后真是公主的女儿,那么她守寡时不过十二三岁。《外戚传》说太后希望她生子,但始终未能如愿,虽说是为了亲上加亲,但也未免太早了些。惠帝二十岁行冠礼,太后想早日得嫡孙以维系人心当时皇后已到及笄之年,所以太后急切希望她生子。由此推断,皇后应是张敖前妻的女儿,而非公主所生。或许公主一向贤良,视如己出,所以太后也视她无异于公主亲生。
又按《高后八年》,因鲁王偃早年失去父母,年少孤弱,便封张敖前妻之子侈为信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佐鲁王偃。太后对公主的感情可谓深厚。公主去世后,太后怜爱外孙,甚至顾及她的异母兄弟。公主在世时,必定因怜爱女婿而顾及他的前妻之女。椒房之亲,尊宠无比,与其让其他家族得到,不如让张氏得到。公主的儿子虽孤立无助,但有姐姐在中宫,有兄长辅佐,足以庇护无穷。这是太后的隐情。《史记·外戚传》说吕后的长女是宣平侯张敖的妻子,张敖的女儿是孝惠皇后,但并未明确说皇后是公主所生。《汉书》采录《史记》旧文,辞义过于简略,只说张敖娶了帝姊鲁元公主,有女儿,似乎皇后是公主所生,这是传闻渐失其实。然而,这一错误并非始于班固。汉杜鄴对哀帝说,吕太后偏私亲属,以外孙为孝惠皇后。太后专宠之私,为诸大臣所深恶。皇后被废后,有人甚至诬陷皇后是公主亲生,以显示惠帝渎伦蔑礼,即表明皇后应当被废。沿讹已久,无人察其实情。殊不知惠帝是守文良主,而叔孙通以知礼自命。复道之筑,帝因通言而惧,岂有亲为姊女而毅然娶之,叔孙通不据礼以谏者哉?那么,惠帝纳后是否合礼?皇后与公主有母女之名,则与帝有舅甥之嫌。惠帝不知远嫌,故被冠以渎伦失礼之名而无可辩解。
然而,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因此,礼莫先于远嫌。曾栗諴在《叁鱼堂日记》中也怀疑惠后非公主之女,但未深入探讨。仔细研读此篇,则后非公主所生,竟是铁板注脚。后初立时年已十五六,惠帝崩时后年当十八九,所以太后千方百计希望她生子,所以取后宫美人子为子而人信之。惠帝既娶张敖前妻之女,原与公主无涉,其实无甚可讥,但无法摆脱舅甥之名。结笔论断最为精当。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0:5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墓葬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