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辛亥革命人物
张瑜(1883-1914),字玉堂,山西省五台县南茹村人。曾任山西省都督府参谋长、教导团团长等职。1914年,病逝于太原。
人物简介
张瑜(1883-1914),字玉堂,山西省五台县南茹村人。7岁丧父,家境贫困,靠母亲为人做工度日。其母教子甚严,张瑜牢记母训,学习勤奋。因生活所迫,稍长即寄宿于族叔张新图四海店,结识了同住此店的阎锡山与黄国梁。三人邂逅,情好日笃,拜为结义弟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人一起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清政府选派赴日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一日(1905年10月26日),由黄兴主盟,张瑜与阎锡山、温寿泉、乔煦等同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又加入同盟会核心组织铁血丈夫团。他因学习勤奋,性格诚实,很受孙中山器重。孙中山曾对他说:“华北革命之成败,唯尔负之。”
宣统元年(1909年),张瑜毕业回国,经清政府陆军部考试,名列上等,被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兼授协军校。后任山西陆军督练公所教官、山西新军第八十六标二营管带。在职期间,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太原志士积极响应,张瑜担任敢死队长,日夜巡视。太原起义成功后,任山西军政府第四标统兼北路军总司令,率部攻打代州城,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一举破城,驱走清军首领王国士。接着忻代宁公团北上代州,续桐溪同张瑜商定三路进兵大同,中路由张瑜统领进攻雁门关。张瑜率军踏雪爬山,居高临下、向敌军猛攻。攻下雁门关后,他又急率大军与续桐溪、王建基等联合作战,内外夹击,打败清军、使大同辛亥革命告成。
民国2年(1913年)6月,任山西省都督府参谋长、教导团团长等职。民国3年(1914年),以功任第十二混成旅旅长,阎锡山视为股肱。是时,有一日本人要与他赛马,以决雌雄。张瑜恃其精马术,擅长跑,决志为国增光。因好胜心切,当场吐血,加之平素积劳成疾,遂罹病在身。阎锡山亲到床前探望,但久治无效,病逝于太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2 09:2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