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夏志清创作的散文作品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 作者 夏志清 写的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夏志清,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正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品简介
马家辉:我今天穿的西装,因为我要介绍一本书,跟我一个最爱的女人有关系的,那个女人姓张,可是不是我老婆张家瑜,那是另外一个姓张的,我老婆还在,这个女人已经不在了,她就叫张爱玲。那这本书可以说是她写的,也可以说不是她写的,因为这本书真正写作的人叫夏志清,其实他又写又编,因为夏教授、老教授90多岁了,他就把张爱玲在过去几十年来跟他的通信,他们互相来往书信,收成一本书,然后还加了很多注解说明,当然还有图片,里面有张爱玲的手稿,有他们的通信,比方说圣诞卡上面的字,所以这是非常难得的,让我们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面两个很重要的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教授、学者,他们之间的交往,还有反映出来当时文坛的一些状况。
我看这个书我就想什么叫做经典,我们说经典作家或者经典的书、经典的作品,其实可以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就是说这个作家是不是不断有新书出来,当然他可能死掉了,经典大师曹雪芹、卡尔·维诺。新书就是说可能把他旧的书重新来出版,弄成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印刷、不同的封面,不断地有人去读,甚至把他的遗稿,找到他的手稿什么的藏在抽屉,藏在情妇家中的一些信,一些手稿出来,不断有新的著作、新的出版品,这是第一。第二就是说不断有人谈他,谈这一位作家,不断有人写书来谈他,所以假如符合这两个定义,这一个是经典,当然张爱玲这是经典。
在中国当代的出版史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叫张爱玲产业,整个所有的经济活动、出版活动都围绕着张爱玲来谈、来出版,所以这一本也等于是说张爱玲的新书,这个书里面搜录了好久好久的信,30年,大概从1963年把张爱玲在美国开始跟夏志清来通信,她的信通信到了1994年,30年期间的信,可是就它的数量来说也没有很多,张爱玲写了110多封信,夏志清回了有10多封信,这么加起来,里面还有王德威的序。
那我们知道王德威教授就是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接班人,现在王教授已经去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当时夏志清来教中国文学,他出的一本书叫《中国现代小说史》,当时没有人谈张爱玲的,谈张爱玲也不过把她看成鸳鸯蝴蝶派,那是最基本的,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只有夏志清在标本书里面说,张爱玲的小说可能是中国当时候最好的小说作品,所以从此张爱玲就成为被肯定、被研究的对象。那张爱玲在美国跟夏志清通信。坦白讲夏公,我们叫做夏公,帮她很多忙的,帮她写推荐信,拿什么研究奖学金,介绍她去工作,介绍她发表文章等等,大家往来很密切,那我们看到他们尽管好像没有见面好多,好像见过两次还是三次,可是感情非常深厚,是建立在文坛里面的人互相的爱护,从这个信里面我们看到张爱玲那30年在美国的生活状态其实也蛮惨的。坦白讲在写作出版上面非常不顺利,还有特别在晚年我们都知道张爱玲整天觉得自己有虫,觉得整天要搬家避开那些虫,像其中一封信她就这样说,我们听一下她说什么,你放心不是我读,我们有一版漂亮的声音来读的。
张爱玲的信:我这一年来为了逃虫难,一直没固定地址,真是从何说起……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远道上城,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最后一段公车停驶,要叫汽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
马家辉:所以我们看到张爱玲晚年,坦白讲我们觉得非常不堪的,心里当然很痛、很难过。其实这本书我们看到张爱玲整个生活状态,心情状态、健康,特别是精神健康状态,我们也配合另外一本书张爱玲跟庄信正的通信集,里面也谈到好惨。比方说张爱玲有写了的手稿一大叠,在搬家的时候她把手稿,为了把那个纸弄的好好的,她把手稿塞在一些其他的棉被里面,结果她说棉被被搬家工人,那些美国人、黑人什么,不晓得什么人把它偷走了,一大叠手稿没有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坐巴士在那边睡着了,结果随身带着最后的几百块美金不见了,被一个黑人过来也是偷,也是抢的把它拿走了。
我经常想说假如有人要拍张爱玲,把她拍成电影,其实可以从这两个片段来拍起,我们拍巴士里面的张爱玲,老年的张爱玲钱丢了,她整个人醒来之后,眼睛就流眼泪了,然后张爱玲看着车窗外面回想她以前跟胡兰成在上海、在香港的时间。我觉得这样倒过来拍张爱玲的整个生命的传奇一定非常好看的,假如有人拍片了,像我的朋友徐克,他整天说要把张爱玲拍成电影,我觉得建议他可以从这个片段来开始倒过来说。当然找谁演胡兰成,不要找我,我太老了,我也想不到,我看没有人敢演胡兰成,因为这是汉奸的角色,演了之后,我怕他以后的演艺生涯大受影响,所以我们还是慢慢想,到底谁来演张爱玲,到底谁来演胡兰成。
图书目录
一 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九六六年九月
第1 ~ 19 封信—— 002
二 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一九六七年三月
第20 ~ 30 封信—— 050
三 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第31 ~ 32 封信—— 080
四 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九年六月
第33 ~ 37 封信—— 088
第H1 封信—— 101
第38 ~ 43 封信—— 110
五 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一九七二年十月
第44 ~ 58 封信—— 136
六 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一九九四年五月
第59~107封信——184
第H2~H6封信——307
第108封信——317
第H7封信——320
第109封信——324
第H8封信——326
第110~112封信——327
第H9封信——333
第113封信——335
第H10封信——337
第114~115封信——339
第H11~H12封信——343
第116封——349
第H13~H14封信——351
第117封信——356
第H15~H16封信——359
第118封信——362
第H17封信——364
【代跋】“信”的伦理学◎王德威——366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17:12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