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1913-)畜牧学家。致力于养猪学教学和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研究50余年,确立了华北华中过渡型地方猪种的理论依据,倡立我国六大类型猪种的划分新标准,并在猪的生物学特性和
选种方法的研究上获重要成果。曾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解放前
张照,字生千,江苏无锡市人,1913年8月29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上海南洋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系。1935年夏,毕业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留校任农事教育系助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西迁广西桂林。1939年任广西省立平乐实用职业学校农科主任。1941年2月离开平乐去桂林良丰,任广西家畜保育所一级技士,管理该所牧场并从事养猪科学研究工作。1942年4月任中央畜牧实验所技士,在该所畜牧系主任许振英教授的领导下,担任科学研究工作。在以上两所工作期间,曾同时兼任广西畜牧兽医人员训练班的教学工作,讲授家畜育种学等课程。1943年春,中央畜牧实验所迁往四川,因孩子腿伤未愈,未能随行,留在桂林中央畜牧实验所西南工作站工作,兼任该站技术课长。1943年2月起又兼任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是年秋,辞去中央畜牧实验所职务,应聘任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1945年任副教授。
在8年抗日战争期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观点,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仍认真做了大量的教学和畜牧科研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夏离开广西,应母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聘请回无锡,担任该院农业教育系副教授兼牧场主任。
解放后
1949年无锡解放,继续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副教授兼牧场主任。1950年,苏州原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并入,成立公立文化教育学院,后又改为苏南文教学院,他担任该院副教授兼劳动生产部副主任、牧场主任。还曾兼任
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处举办的畜牧兽医人员训练班班主任等职。1951年参加了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农林处组织的畜牧调查工作,调查苏南畜牧生产情况和地方畜禽良种。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张照调任扬州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兼任系副主任。先后讲授家禽学、家畜管理学、养猪学等课程。
1936年7月他加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并参加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成立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1月出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讨论会。1981年选为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张照荣誉会员证书。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苏北农学院支部副主任委员。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荣获江苏省文教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出席省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和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冲击,但仍忠诚党的教育和畜牧科研事业,热忱积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
1973年农林部派他赴法国、丹麦、比利时考察畜牧业,回国后,受到王震同志的接见。他编写了详细的畜牧业考察报告,并应邀在有关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1980年任江苏农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科研处长、《江苏农学院学报》主编。1979年兼任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联合组织的太湖猪育种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兼任江苏省畜牧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委员。
在这期间,他除教学工作外,还领导和管理江苏农学院的科研工作,接待多批外国学者的来访,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担任我国地方猪种姜曲海猪种种质特性研究课题的科研任务,参与和指导江苏省和全国的猪种选育工作。与张龙志等编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猪学》、《中国猪种(一)》、《中国猪种(二)》,参与编写《中国猪品种志》和《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等著作,成绩卓著。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表彰他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授予荣誉证书。1991年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和特殊津贴。
1987年12月退休,退休后仍继续积极工作。他将数十年来积累的学术资料整理、分类,分别编写目录,装订成册,如全国各地的地方猪种调查报告,历次养猪科研会议的学术资料,养猪和其他畜牧方面有关科研论文和专题报告以及兄弟院校养猪学教材和历次编写全国养猪学统编教材稿等等,供后人参考。1991年主编出版《中国太湖猪》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