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珍(1937年4月-2024年1月1日),女,河南省
太康县人,高级农艺师,1961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张淑珍,河南省太康县人,生于1937年4月,1961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9月至1961年7月,在西北农学院林学系学习;
1961年7月至1976年3月,任商洛市商南县林业站干部;
1976年3月至2012年4月,任商洛市商南县茶业站站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
2018年7月在商洛市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退休,任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
张淑珍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秦楷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张淑珍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们兄妹5人逃荒讨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送她上学,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学院林学系后,毕业时组织上分配她到陕西省林业厅楼观台苗圃,而她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给人民做事,和未婚夫两个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一起被分配到商洛地区商南县林业站。1967年,获得苗圃作南茶北引成功。1970年,张淑珍到浙江省绍兴县参观,那里的群众在荒山上种茶,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报告送给县委。经过调查论证,县上制定了全县发展茶叶的规划,并召开了商南县第一次茶叶工作会议。县上动员万名劳力开挖茶园,茶园很快发展到2.7万亩。1975年,张淑珍领导的茶场首次向国家缴售商品茶250公斤,结束了商南县不产茶的历史。
2024年1月1日18时20分,张淑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周岁。2024年1月5日上午8时,张淑珍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商南县殡仪馆举行。1月2日至4日接受社会各界前来吊唁。
主要贡献
张淑珍研制出具有商南特色的“
商南泉茗”,1988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奖,1992年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奖。“商南富硒茶”和“商南珍眉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张淑珍组建了“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至1998年底,全县茶园发展到4万多个,茶场发展到70多个,并发展了2400多个种茶户。茶农户收入超万元的20户,超5000元的100多户,超千元的2000多户,茶叶站人均向国家交税近万元。2002年以来,张淑珍4次带领技术人员到
福建学习
乌龙茶的栽培、制作方法,回来后在大坪等地建立了无性系乌龙茶大棚
育苗基地,去年研制的1500公斤“商南乌龙”叫响市场,使茶园由一季采变为春、夏、秋三季采,增加了茶农的收入。他们还引进
龙井、
铁观音、安吉白等名贵茶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商南茶已形成炒青、泉茗、仙茗、乌龙四大类30个系列。
所获荣誉
1983年、1984年,张淑珍连续两年被评为商洛地区“
三八红旗手”,同年评为“中国科协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和“陕西省
劳动模范”,被陕西省妇联授予“省三八红旗手”;1986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省科协先进工作者”,1980年和1985年连续两届被选为陕西省第六次、第七次妇代会代表;1986年6月、1987年6月先后两次出席中共陕西省代表会议;1987年10月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并出席了大会;1992年国家科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有突出
贡献专家”,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秦
巾帼十杰”;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杰扶贫
状元”。2010年她的动人事迹被改编成电影《
北纬三十三度》,供世人学习和敬仰。
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3年12月,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陕西省候选人拟推荐人选。
2024年12月16日,入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人物评价
张淑珍同志一生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大学毕业后,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来到秦岭南麓的商南县工作,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当地实际,反复试验,不断总结,提出“避钙就酸”的茶园发展思路,使茶树在商南成功栽活,大面积推广,并成功研制出商南泉茗,改写了北纬33度以北不能生长茶叶的历史。茶叶在商南扎根后,她把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打造优势作为新课题,联合全县36家乡、村茶厂,成立了茶叶联营公司,开创了“公司+茶场+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先后开发出20多个知名产品,商南茶在中国西部名优茶促进会上获“陆羽杯”大奖,商南县先后获得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等殊荣。
张淑珍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1962年早春,她自费买回10公斤茶籽开始种植试验,住窝棚、扛锄头、挑水桶,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六十年风雨兼程,奋战在茶产业第一线,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坚持以强农兴农惠农为己任,用科研成果和实践实干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种一片茶、富一方百姓”,为推动商南县高质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和担当。
张淑珍同志一生心系群众、情系民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天,张淑珍同志就在笔记本第一页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她一生致力于“南茶北移”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使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面对茶叶种植分散、销路不畅问题,她主动担任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和茶农一起扎进茶园种茶、制茶、寻找销路,无论身患囊腺癌,还是丈夫不幸去世,她都强忍病痛悲痛第一时间返岗工作,86岁高龄仍奋战在茶产业第一线,让茶叶成为商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拓展到全市多个县(区),为增收致富和全面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淑珍同志一生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她矢志不渝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坚持敬业奉献,深藏功名,不以功臣自居,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道德风范。面对成绩和荣誉,她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把自己的一个个荣誉奖杯、奖章和证书送进了商南县档案馆,并且不止一次地说:“荣誉都是党和政府给的,人要知恩图报,要把自己所有的价值都贡献给社会和人民。”
张淑珍同志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扎根山区、辛勤耕耘,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她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商南茶产业发展尽心竭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她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