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觉华鸟,词源 (Etymology): 属名 “觉华 (Juehua)”取自辽宁省葫芦岛市觉华岛岛名的汉语拼音,姓氏取自化石发现者张大勇先生姓氏,该正型标本收藏于该岛 “史迹宫”博物馆; “ornis”为希腊语 “鸟”。正型标本 (Holotype): SJG 00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觉华岛史记宫博物馆),一件保存在对开的凝灰质粉砂岩石板上的个体,标本轮廓完整,大部分骨骼处于关联状态,骨架周围保留有羽毛印痕。由于保存在对开的石板上,骨块破损严重或部分丢失。
(左为正型标本,登记号: No. SJG 00001; 右为副模,登记号: No. SJG 00001A)Fig. 1 Juehuaornis zhangi gen. et sp. nov. (left: holotype,No. SJG 00001; right: Paratype,No. SJG 00001A)
一个中等大小的原始今鸟型鸟类,前后肢接近等长,吻部长度超过整个头骨长度的 70%,前颌骨前端尖而下钩,向前超出下颌前端,并长出下颌,下颌齿骨前端直,仅上颌骨和下颌齿骨上具有牙齿。
Juehuaornis zhangi gen. et sp. nov.词源 (Etymology): 种名 “zhang”,赠誉史迹宫博物馆馆长张大勇先生。特征: 种的特征与属相同。描述: 头骨侧面暴露,轮廓清晰。吻长,吻尖8 世 界 地 质 第 34 卷到眼眶前缘的长度超过整个头骨长度的 70%,相似于
星海鸟,比其他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明显长。前上颌骨前缘尖,并且向下弯曲。鼻突长且纤细,上颌骨突由于破损或被覆盖,其形态以及与上颌骨的连接方式不清。前上颌骨上没有发现牙齿。外鼻孔大,长度约占吻部长度的 80%。前上颌骨的鼻突构成了外鼻孔上缘的 2/3 部分,鼻骨宽大,前缘清晰保存,向后弧形凹入,构成鼻孔后缘。上颌骨长,构成外鼻孔的下缘。虽然从侧面并没看到牙齿,但在破损处发现内侧有牙齿着生。眼眶的轮廓清晰保存,但周围的骨块破碎严重。泪骨似乎宽,上端向前后扩展,眶后骨似乎呈倒三角形,构成眼眶前后缘。脑颅的轮廓清晰,向上和后隆起,但构成颅部的骨骼破碎严重,各骨块间难以分辨。下颌前部保存较好,后部破损无法辨认。齿骨直,向前端逐渐变窄。象星海鸟一样,侧面具纵向凹槽,内有气孔排列。齿骨最前端位置较前上颌骨后缩,上缘直,下缘稍向上收。这种前上颌骨前缘尖而下弯,齿骨前端直而后缩的吻尖,不同于所有已知的原始今鸟型鸟类。齿骨从侧面可见密集着生有多枚小的牙齿区别于星海鸟、叉尾鸟 、古喙鸟、长胫鸟 、红山鸟 ,它们的上下颌均无齿。从前到后脊椎相互间关联保存,但由于各椎体表面破损,椎体的连接方式无法确定。颈椎与头颅的后腹部接触,椎体长度由前向后有加长的趋势,中部椎体的长约为宽的 2 倍,而叉尾鸟的前部颈椎较后部更长,且长宽近等长。在颈椎上可见短的横突和与其相关节的细小的颈肋。由于前部颈椎被尺骨和桡骨覆盖,除寰椎和枢椎外,暴露的颈椎数量为 9 枚。从被保存的个别背椎看,背椎可能为前凸后凹型,估计有 9 枚,每枚的长度较颈椎短。荐椎主要保存在副模上,背面暴露,彼此形成愈合荐椎。虽破损较为严重,但根据横突判断愈合荐椎大约有 12 枚椎体组成,这一数目与大多数今鸟型鸟类相似。最后端的横突明显的粗而长。尾椎总长度大约略长于愈合荐椎。像其他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一样椎体短小,末端椎体愈合形成短的尾综骨。但自由尾椎和组成尾综骨的尾椎数量难以确定。标本保存有胸肋和腹膜肋,肋骨钩状突是否存在不能判断。肩带各骨骼相互关联保存,但因各骨骼破损严重,彼此关节的细节没有保存。像大多数今鸟型鸟类一样,肩胛骨侧扁,长而弯曲,肩峰突短而钝圆; 叉骨 “U”字形,锁骨支近端变尖,远端接合处最宽,但没有结节或突起,区别于红山鸟、叉尾鸟,后两者叉骨 “V”字形,具较短叉骨突。星海鸟与已知的反鸟一样,具有一个 “Y”字形叉骨。乌喙骨上半部呈棒状,下半部近三角型板状; 乌喙骨高约为胸骨关节面宽的 2 倍。乌喙骨顶端向内弯,前乌喙骨突发育,三骨孔被保存,外侧缘直或稍内凹。胸骨保存不完整,较为宽阔,前缘弧形,但中部似乎更向前凸,后缘的整体轮廓不清晰。龙骨突起于胸骨前缘,后缘具有剑突和侧后突,侧后突的末端似乎扇状膨大。前肢粗壮。肱骨近端近 2/5 部分弯曲; 三角脊突发达,延伸于肱骨近端弯曲部分的背缘,与大多数已知的原始今鸟型鸟类相似,而食鱼鸟短于1/3。像在叉尾鸟上一样,三角脊突的后缘向背侧明显凸起,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的这部分相对较平。像大多数已知的原始今鸟型鸟类一样,尺、桡骨明显长于肱骨,而天宇鸟尺骨与肱骨近等长。尺骨向后拱,桡骨直,较尺骨细。桡侧腕骨楔形,与桡骨和腕掌骨的关节面稍内凹; 尺侧腕骨的形态未能辨别,似乎比桡侧腕骨小。半月型腕骨位于第II、III 掌骨的近端,与第 II、III 掌骨愈合。第 II、III 掌骨等长,前者直而粗,后者向后拱曲且细,前者的宽度约为后者的 2 倍。两骨块在远端相互愈合,骨间缝隙较窄。第 I 掌骨短,不到第 II 掌骨长的 1/5,它的近端与第 II 掌骨侧面愈合,伸肌突略微突起。指式为 2 -3 -2 -0 -0。第 I 指第 1 节细长,稍弯曲; 第 2 节为大而稍弯曲的爪,长度接近第 1 指节的 1/2。与叉尾鸟相似,第 I 指延伸没有超过第 II 掌骨的远端,而食鱼鸟、天宇鸟 的第 I 指相对较长。与大多数今鸟型鸟类一样,第II 指第 1 节粗壮,后缘向后凸出,而在叉尾鸟上未见有此特征; 第 2 节突然变细,长于第 1 指节,但略短于第 I -1 指节; 第 3 指节为爪,较第 I指爪明显小。第 III 指第1 节短而细,大约为第 I -1 节的一半长,第 2 节极为退化,为一小的骨刺。在食鱼鸟和天宇鸟 第 III 指也保留有两个指节。腰带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关节状态,但各骨块有不同程度破损。髂骨髋臼之前的部分宽长。耻骨9 第1 期 王任飞 王岩等: 觉华鸟(新属)(Juehuaornis gen. nov. )———辽西早白垩世一今鸟型鸟类新发现长,棒状,向后弯曲,后端 1/4 侧扁,末端膨大形成小的耻骨脚,意味着左右耻骨在后端 1/4 处彼此贴在一起。坐骨侧扁,长度不及耻骨的一半,向后逐渐变尖。后肢接近于前肢长,而红山鸟、长胫鸟 、天宇鸟的后肢相对较长,
燕鸟 、古喙鸟 、建昌鸟、食鱼鸟 的后肢相对较短。股骨稍向前拱曲,股骨头和颈发育。胫骨直,长度约为股骨的 1. 5 倍。该值在长胫鸟为 1. 54。胫骨远端与近端跗骨似乎并没有完全融合。腓骨细尖,超出胫骨长的一半。第 II - IV 蹠骨近端不仅与远端跗骨愈合,而且彼此相互愈合; 远端彼此贴紧,但由于表面破碎,不能确定是否相互愈合。在第 II - IV蹠骨中,第 III 蹠骨最长,IV 次之,II 最短,而 IV的远端关节最窄。第 I 蹠骨 “L”型弯曲,附着在第 II 蹠骨远端内侧较高的位置。趾式为 2 -3 -4 -5 -0,第 I 趾反转,位置较高。第 III 趾最长。II—IV 趾的各趾节由近端向远端依次变短,最远端的趾爪短,略弯曲。在标本骨骼的周围广泛地保存了羽毛印痕,但羽毛的结构细节没能保存。从羽毛印痕可以看出体表被有短的羽毛,前肢由长的羽毛形成翼,尾椎骨后面有多枚长的尾羽呈扇形排列。2 讨论新标本荐椎彼此愈合形成愈合荐椎,腕骨和掌骨前后愈合成腕掌骨,但胫骨远端与近端跗骨似乎并没有完全愈合,意味着它是一个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亚成体。标本具有今鸟型鸟类的共同衍征,如: 荐椎数量多达 12 枚; 尾综骨短小; 肩胛骨长而弯曲; 叉骨 U 字形,无下突; 乌喙骨的前乌喙骨突发育,外侧缘内凹; 胸骨龙骨突贯穿胸骨长轴; 腕掌骨前后愈合; 第 II 指第 1 节向后扩展等,表明它属于今鸟型鸟类。该鸟类具有区别于其他已知今鸟型鸟类的特征: 中等大小,前后肢近等长,吻部长度超过整个头骨长度的 70%,前颌骨前端尖而下钩,向前超出下颌前端,而下颌齿骨前端直,仅上颌骨和下颌齿骨上具有牙齿等。如此长的吻在原始今鸟型鸟类中为首次报道,代表了今鸟型鸟类的一个新的属种和白垩纪早期今鸟型鸟类演化中的一个新的生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