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元(1879~1934),字少卿,山东无棣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北洋新建陆军随营德文学堂肆业,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历任北洋第五镇炮兵标统第十协统领陆军第五师师长、山东军务帮办山东督军兼署省长、将军府谦威将军执政府军务厅长。
张树元(1879-1934),字少卿,山东
无棣镇南关村人。幼年丧父,家势败落,12 岁到天津小站投奔他姐夫王其凤当兵,王其凤亦南关人,为
北洋军炮兵团长,后来王其凤推举张树元到新建陆军德文学堂读书,未及毕业又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回国后,任北洋军第五镇炮兵标标统、第十协协统。1914 年7月改任第五师师长,山东省军务帮办。1918 年6 月28日任护理山东省督军,兼护理山东省长;11 月署山东督军,兼山东省长。1919 年2月免省长职,3 月任山东省督军。
1919年“五四”运动时,从5月5日起,济南各校学生纷纷组织团体,进行爱国宣传。张树元遵照北洋军政府“以防鲁人效尤”的旨意,派特务四处侦探学生动向:同时广出布告,重申劝禁,加派军警巡逻,严查街道、旅馆及城门出入。面对当局的弹压,人心愈加激昂,学生们决议于5月7日,借省议会开国耻纪念大会之机,再行集会伸张正义。张树元得知这一消息后,特下戒严令,各街加派军警,荷枪巡逻,禁止赴会,可是到会的仍有 3 万余人。与会者群情激昂,高唱爱国歌曲,决议电告北京政府“力争青岛,法办国贼,开释学生”。张树元对此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通知教育会长许德一及各校校长极力阻拦。全体学生激于义愤决定于5月10日在南关演武厅举行大会。5月10日这天,大雨如注,各校学生皆冒雨而出,胸前标有三角形白布旗子,上写“力争青岛”、“誓诛国贼”、“还我青岛”等字样。学生队伍行至南门被士兵拦阻,只好折回,借省议会为会场。会后又高举“驱逐国贼”、“还我青岛”等白布横幅列队游行。由于对正义要求当局毫无答复,山东学生遂于5月23 日开会决定,一律罢课。6 月 19 日和 28 日,山东各界先后派出 85 名代表到北京请愿。张树元得知立即向北京政府发出紧急密电,密告山东民众代表行踪,同时要求各界“恳切开导,设法阻拦”。这时期,济南
《昌言报》诋毁学生运动,诬蔑学生“国家大事,无知孺子焉能过问”。工、农商、学各界 1000 余人,涌入《昌言报》报馆,绑起该报馆法律顾问和经理等人,在每人背后插上写有“卖国贼xxx”字样的亡命旗,牵到大街上示众。第二天张树元召开军警首脑会议,决定缉捕“祸首”,同时向北京政府发出“火急”电报,诬蔑学生运动”。北京政府于7月25是“秀民啸聚”,要求北京政府“下令戒严”日宣布戒严,并派济南镇守使马良为戒严司令。马良下令逮捕了朱公莲、王春浦等《昌言报》事件的领导者。8 月3日学生请愿团向张树元请愿,要求解除戒严令,禁止卖粮给日本人,释放被捕的爱国者;张树元又与马良合谋镇压,逮捕学生 16 人。8 月5日杀害
马云亭等 3 名回族爱国者,制造了“济南血案”。
“济南血案”激起山东及全国人民的公愤。在周恩来主持下天津各学生报社联席会议决议,各校出版物于8月8日一律用蓝色封面,以哀悼被马良枪杀的山东诸烈士。8 月23 日,北京、天津山东组成京、津、鲁请愿团,向北京政府请愿,一致要求取消山东戒严令,惩办马良和张树元。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手握重兵的
吴佩孚也发出通电,斥责张树元“助纣为虐”,向北京政府施加压力。1919 年12月 15 日,山东省议会又提案弹劾张树元,揭露他侵吞军费 300 万元的丑闻。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府不得不于12月26日下令撤掉张树元的督军职务,改任他为北京政府将军府谦威将军。
1925 年,张树元一度出任临时执政府军务厅厅长,后来
段祺瑞下野,张树元也去职,长期住在天津英租界的私邸。1933 年回乡奔兄丧,第二年病逝于原籍,终年 55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