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下辖村
张村镇,位于利辛县西北部,西与太和县苗老集镇毗连,北与涡阳县高公镇、店集乡接壤,南滨西淝河省道阜(阳)、界(首)凤(台)公路,S202、S308线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为利辛县三大建制镇之一.辖村委会30个,总面积108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张村铺,距利辛县城27公里。张村铺为一古镇,唐朝时名叫鲁丘堡。
简介
张村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先秦,为吴楚边境隙地,屡成陈兵鏖战之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次于乾溪,吴人几其师于房钟。乾溪,即今张村铺一带;房钟,即今阚疃集。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境内为晋掩击破秦重要战场。
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颍州,下蒙城,境内为厉兵秣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军起义,刘洪立、王之重、江台陵、孙葵心、程大宽、郭明栋、林道修等,相继揭竿竖旗,聚众响应张乐行。公元1863年,捻军主帅张乐行,集中20万人马,与清军决战于张村铺。
乡镇规模
乡镇面积:95平方公里
乡镇人口:9.1万(2005年至2009年外地迁移人口约2.2W)
乡镇特色
地理位置优越(省道202、308线交汇处);商业繁茂(利辛、太和、涡阳交界最大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特色经济突出(周边县市最大的黄淮白山羊养殖基地);钢材交易发展迅猛,2006年全年交易不到120吨,2008年全年交易约226吨;服装销售等消费业成也增长迅速。如今的张村风景幽雅,空气新鲜,人民生活充实。
乡镇理念
突出三大经济(畜牧、民营、劳务),利用五大贩子(羊贩子、牛贩子、猪贩子、粮贩子、棉贩子),形成五大区域(良繁、蔬菜、经果、林草、水养殖)。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设文州,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当地人又叫张村铺、张铺)。
张村镇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春秋时期称为“阴阳城”,《春秋左传》记载,“昭六年(前536年),楚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乾溪即此地。楚平王常于西淝河干溪入口处筑城屯兵,以北拒宋、郑,东防强吴。唐朝时称“鲁丘堡”,唐武德三年(620年)于鲁秋堡置文州,并置药城县,武德四年(621年),废州而置文成县(因此张村镇又名文州),七年(624年)省入城父县。到明朝,这里已成集市,取名张村铺。据明正德《颍州志·州图》已载明张村铺,隶属亳州地。西汉时,集西设有兵工厂,集市所在地是乾溪沟入淝处管台子。
历史人物
集东头刘土楼有刘伶墓,相传刘伶最后一次饮酒过量在此一直没有醒来,人们将他葬于此地,现为一荒丘。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建有刘伶庙,并竖碑记其事。虽集市湮灭,庙祠废玘,但是,口碑流传未绝。介于管台子与白庙之间有刘綎墓,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綎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将军,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屡平倭寇,战功卓著,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张村铺有位名人夏之臣,为明朝万历年间(1583年)进士,曾任河北省河间府河间县知县,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后以政绩卓著,攫升为监察御史。夏之臣敢于犯言直谏,力斥风水之说,决清口(今江苏省清江市泗口)堤堰,以减水患,避免了平民百姓的巨大伤亡。
所获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张村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奋力进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先后获得“安徽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集镇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旅游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目前,一座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小城镇初具规模,越来越彰显出皖西北名镇的风采。“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的千古诗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10:57
目录
概述
简介
乡镇规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