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门第四代宗师张景星,字拱辰,直隶沧县东南乡罗疃村人(现河北孟村县),职业武师。自幼随父张克明,习八极功艺,深得八极精奥,其枪法出神入化。八极拳、六合大枪之法也得师兄黄四海的奖掖。
1910年,李瑞东、
李存义、李书文、马凤图创办
天津中华武士会,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为教习,“神棍”王中泉、“神枪”李书文携徒张德忠、霍殿阁等莅津,可以说技惊津门。他们在海河北岸这方热土上留下过足迹,传播过技艺。张景星掌功尤纯,能隔豆腐打砖。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八式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进入神化之境界。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张景星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罗疃八极”的拳、枪的升华,他和黄四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张景星的事迹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
由于受家庭影响,张景星自幼对武术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并随父习练罗疃八极拳。一招一式练的既勤奋而又规范扎实,且天赋资质极佳,一学就会,一点就透,练习八极拳能悟得其理,练得其法,循序渐进,练一次有一次的增益。且深钻细研,对练法、打法、截法、进退法、趋避法、以柔克刚,以动打动,刚来用泄,柔去加挤,刚来用柔,柔来刚进,随式打式,随机应变,眼见身随。各种招法使用时,“柔主变化,刚主松放”的精深奥妙悟得极其透彻,各种招法练的极为娴熟。张景星在父亲张克明去世后便子承父业执掌张家把式房,并把师兄黄四海也请到把式房,虚心请教,黄四海见师弟对自己尊重遂倾囊而授,张家把势房的技艺更加全面。哥俩精研八极技艺及六合大枪,共同对罗疃八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全面总结与提炼,对六合大枪运用的炉火纯青,并以心神镇宁,招数精熟为世人所称道。
张景星尽得其父八极真传,与师兄黄四海精研传承八极拳,结交天下武林豪杰并广收门徒。其中嫡子张毓衡、南良李书文、杨石桥马英图、马凤图、罗疃韩慧卿为其翘楚。与师兄黄四海融洽无间,成为后辈的楷模。尤其是李书文,他是黄四海先生的弟子,得艺多为张景星所授。由于李书文尊师重道,对二位师父更是恭敬有加,晚年黄四海曾对张景星讲:师弟,书文这孩子有良心,你就把压箱底的东西教给他吧。韩慧卿迁居罗疃后,仰慕张家把式房,得其父烦请一乡绅说情,引荐至把式房学习。张景星见韩慧卿聪明好学,练功刻苦,懂礼法,遂收为入室弟子,学艺数十载,韩家境贫寒,也多得师父接济。
光绪末年,一八极拳名师与武清李瑞东比武输手,张景星听后气愤至极。张与师兄黄四海商量后,遂携子张毓衡去武清访李瑞东,李瑞东未敢轻易较技。张景星对其子张毓衡说:“毓衡练趟八极拳,今天就是练给一个人看的(意指李瑞东)”。张毓衡练毕,李瑞东赞道:“我今天见到了真正的八极拳!”于是和张景星先生订金兰交。之后李瑞东与张景星较大枪,张用大枪把师弟输手找了回来。李瑞东要求以太极换张景星大枪,张景星亦要求以大枪换李瑞东太极拳,自此俩家往来不绝。八极门吸收的金刚八式、五路佛拳、太极拳、揉手功等,均李瑞东技艺也!李瑞东及弟子,吸收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两门技艺保留至今,成为武林佳话。
张景星掌功尤纯,枪技更精绝,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把势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进入神化之境界。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张景星还精于周易占卜看风水,人情练达,有折冲樽俎之才,在沧州东南影响颇大家,乡人尊称“张三爷”。 张景星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罗疃八极”的拳、枪的升华,他和黄四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景星,清代文学家,字二铭,江南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人,候补主事。著有《
宋诗别裁集》,《
元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