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平
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晓平,生于1948年,中级工艺美术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扎染技艺项目省级传承人。
人物经历
自幼受父亲张宇仲的影响,对民间染缬工艺情有独钟,在少年时期已能掌握民间染缬的基本工艺。
1957年起,张宇仲和张晓平父女俩开始研制拔染印花。
1965年至1972年,张晓平在下乡到凉山当知青期间,掌握了当地农民的泥染技术和茜草等植物染技术。
1972年,进入扎染工艺厂后,在父亲的传授下,长期致力于民间染缬技艺的研究和拔染、扎染工艺的设计制作,扎染技术日趋精进,设计制作得心应手。
1979年,同父亲一起参加四川省美研所“蓝印花布研究项目——扎染的开发和研究”。收集整理出民间“竹签画粉稿”、“镪水花”等十几个品种。
通过对中国古代民间扎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继承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协同父亲完成了扎染技法和染色的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扎缬、染色方法及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制定出扎染的工艺流程为:设计—制版—剪裁—图印—扎缬—染色—拆线—平整—成型—平整—检验包装,共11道工序。根据不同的染缬技法和扎染效果,将自贡扎染染缬技艺初步归纳为:撮、串、叠、塔、绞五大技法。辅与竹简、竹片、挂钩等工具来完成各种扎缬需求;归纳创新的扎染工艺和技法记载于《自贡市轻工业志》以多层次的彩色套染染色技艺突破原始的单色染色。形成了自贡扎染的独特风格。
1978年,研制恢复的“挂钩扎”(鱼子缬)扎染和服腰带出口日本,并培训“挂钩扎”技工10人,为自贡扎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年至2017年先后受邀到四川美术学院、成都文产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四川理工学院南通大学为学生上染缬课。
1991年8月,随中国文化部代表中国在‘毛里求斯’ 进行扎染展览,并进行扎染技艺表演和文化交流,将自贡扎染艺术推向国外。
2009年,“在布帛上的艺术—浅谈自贡扎染”发表在《中国工艺美术特刊》上;
2013年,自贡扎染非遗传承技艺报道和作品“天音”,“车骑出行图”选入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制作流程》刊物上;
2014年,张晓平自贡扎染的“名片”报道和扎染作品“熊猫”选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外文版《巧手中国》。
2015年,扎染作品“车骑出行图”获“看四川——民间工艺创作工程优秀作品”获奖,并选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民协联合出版的《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优秀暨入围作品集工艺美术精品》刊物;参加工艺美术大全四川篇中自贡扎染技艺的编撰文稿;《自贡扎染技艺》和张宇仲合作《四川民间艺术调查》。
2016年,手绘镪水花与扎染工艺结合《喜狮图》发表在《四川工艺美术》第二期。
2017年,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自贡扎染创新人才培训项目第一负责人;11月1日,被聘为四川理工学院特聘教授。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20:3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