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悉妮
作家
张悉妮,女,作家,两岁时因一场疾病失聪,父母为给她治病举家南下深圳。9岁开始发表作品,截止2008年已刊发200多篇文章。14岁时,张悉妮出版了70万字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很快就风靡网络。15岁时,她又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该书后来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07年,她发明的“聪明灯”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专利项目”。
人物经历
张悉妮,女,90后作家。为深圳大学学生。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少年科学院的院士。曾就读于东湖中学,任东湖中学风帆文学社主编,张悉妮创业学会会长。她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她有三项发明,其中一项——SEE技术已经获得国家3C认证,并已开始产业化。2005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深圳市文联在北京举行张悉妮作品研讨会,引起广泛反响,她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和“文学千手观音”。
张悉妮担当“新希望”、“全球华人论坛”、“中华三国在线”三个网站的超级版主,并担任“中华三国在线”的“三国文艺系”的“班主任”,拥有国内外大批“三国”铁杆网友,网友跟帖达33万余篇。张悉妮同时担任QQ群“轩辕菜帮”群主,并活跃于该群,受到广大群友热烈拥护。
张悉妮还创立了“1+3+X”学习模式,即:运用电脑及其网络学习语数英和其他课程,并在她创立的中学生“张悉妮创业学会”中推广,帮助同学和网友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她3岁时被确诊为双耳极重度耳聋,是药物性的永久性失聪,靠妈妈摆舌头学会说话。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会了认字读书,用写作敲开了生活之门。5岁时无意间学会了电脑,上学后总结创立了自己的1+3+X学习模式——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周边设备的应用系统作业,并在自己的创业学会和网络上推广,帮助了很多同学和网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9岁开始发表作品,14岁出版了风靡网络的70万字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15岁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深圳作协最年轻的会员。
16岁将至,有三项重大发明问世,其中有的已经产业化,有样品上市。一项是AES汽车追尾预警刹车系统,一项是SEE安全环保节能的直流荧光灯技术及其直流电点亮荧光灯的电子流变装置,具有无频闪、无辐射、有效预防近视的功能。
十几年间,张悉妮从弄懂吹气与说话的区别开始,学会了正常发音、说话。
不幸童年
1990年7月,张悉妮出生在河南南阳。父亲张世平很是用心,想了许久才给女儿取名“悉妮”。“悉妮”两个字取自佛教始祖乔达摩·悉达多和儒家宗师孔仲尼的名字里,他希望女儿是个非凡的人。
但悉妮两岁时的一场高烧击碎了全家人的梦想。“出院后,孩子不再发出声音,想要东西就比划着哭。我们怀疑孩子的耳朵出了问题。”后来,张世平夫妇才明白是滥用抗生素导致了女儿听力受损。
当时在广东打工的张世平让爱人带着悉妮来广州检查。最终,悉妮被确诊为“药原性神经性耳聋”,听力只有96分贝。也就是说,打雷的声音在悉妮听来相当于蚊子嗡嗡叫。
要任何人接受这样的现实都是不可能的。“妈妈后来告诉我,她得知这个消息后感觉天塌地陷,我们的生活从此脱离正常的轨道……”
悉妮的听力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对音乐和玩具的声音再也没有了感觉。
“小时候,看到别的小孩嘴一动,大人就满足他的要求。可我怎么用力地大叫,爸爸妈妈只用眼睛惊讶地看着我。”悉妮说,“后来才知道,别的小孩嘴动,其实是在说话。我哇哇乱叫,只有自己明白自己。”
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悉妮长大。
悉妮在日记中写到:“长大了,有时候我想,不如把上帝对我的惩罚调换一下,让我盲掉吧!这样,我起码能够学习语言,能够听得见人类文明的音符!还有的时候,我会乞求上帝拿去我的腿,我的胳膊,我的一切运动的功能,从而能让文化,这个宇宙生物的奇迹,顺利地录入我的心灵……”
苦练说话
为了给悉妮治病,1993年悉妮的妈妈也放弃了在南阳稳定的工作,举家南迁到广东,一边打工一边为女儿治疗。
悉妮的父母曾先后将女儿送进聋哑学校和聋哑康复中心,但感觉情况都不是很理想。他们又不愿意让孩子去学习手语,因为“没有多少人看得懂手语”。在这种情况下,夫妇俩决定自己教孩子。然而,这个过程异常艰辛。
第一步,教悉妮发音,可是小悉妮完全不理解声音的概念,只会无声地吹气。后来通过摸索,妈妈掌握了一套办法。练习发音时,妈妈拿着纸条,一边发音一边让悉妮对着纸条模仿发音,并告诉她纸条动了就是吐气。
从天亮开始,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教她一次,这样的训练一天至少要坚持五六个小时。在无数次的演示后,小悉妮才理解了声音的概念。
之后是学说拼音。为了让悉妮发出正确的读音,妈妈给她模仿口形、摆舌位,悉妮的舌头经常被妈妈的手指摆来摆去。经过千百次的演练,悉妮终于发出了“啊、喔、鹅”的声音,并且记住了每个字音的含义,也终于喊出了“爸爸妈妈”。那一刻,爸爸妈妈高兴得眼泪流了下来。
5岁的时候,已经认识很多字的悉妮就开始看报读书了,但是在语言训练方面一直没有停下来,她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不断强化发音的刺激。
借助调频助听器,悉妮基本上可以说话,但仍然听不清别人的声音,要和她交流,更多的还需要借助网络、纸笔。
这些年生活中有多少苦与乐,只有悉妮的爸爸妈妈知道。
那是悉妮还不到五岁的时候,爸爸工厂的两位叔叔看我抱着书,说这一辈子我恐怕是学不会说话了,更何况读书。当天晚上,爸爸就拉着我来到工厂的卡拉OK大厅,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把话筒很坚决地递给我。
你可能想到我会傻眼,但我一点也没有怯场,仰望着屏幕上的大字,我把歌词读了出来。当时我的声音那么稚嫩,那么美,全场都响起了掌声。
后来,悉妮在她的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中写道:“假如给我三天听力,第一天我会仔细地听清母亲的声音!是母亲给了我珍贵的生命!然后,我要跑到我的父亲那里去,聆听这个世界上伟大的雄性的爱的声音!我的父亲不仅和我的母亲一起给了我生命,而且还用他辛勤的劳动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养活着我、教育着我、治疗着我、康复着我,让我做一个有用的人……”
小学被拒
“我羡慕课堂上每一只举起的手,那意味着它们的主人是健听的、健谈的……唉,那些手是多么幸福!”
悉妮该上小学了,但所有的学校都不收,因为悉妮没有当地户口,何况还是个失聪的孩子。
“妈妈在家先教你好吗?”悉妮点头答应了。她们托人买来所有的小学教材和辅助读物,悉妮可以任意阅读。
第二年又一个入学的秋天,悉妮有机会进入东莞郊区的乡村小学,并且直接上了二年级。这时,悉妮的语文阅读水平,已经达到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第一次上课我狼狈不堪,妈妈骑自行车带我去学校,我的脚却被轮子卡住了,流了很多血,只好一扭一拐地去上学。到学校后我不知道做什么,看见人家做操,就跟着瞎舞一气,自己觉得头晕,别人觉得好笑……”悉妮说。
让一个失去听力的孩子和正常人一起上学是困难的。老师们没有教聋哑孩子的经验,而且都用广东话讲课,悉妮不懂当地语言,要想听清他们的讲话,只有努力看他们的嘴唇。
由于听不到同学说话,张悉妮不敢主动跟别人说话。“同学们跟老师说我骄傲不理他们,其实我是听不清别人说话才不敢主动说话。”悉妮说她经常被人误解。
为了避免因听力障碍影响学习,悉妮放学后还要弄清课堂上没听清楚的内容,写完作业,还要在网上自学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但有的时候,谁都帮不了她。比如英语考听力时,放的是录音,而悉妮配戴的助听器是针对人声设计的,机器放出的声音她听到的只是一片杂音。这样,英语听力她很难得到分数,但笔试却拿了满分。
很快就到了期中考试,悉妮得了全年级第三名。她得以继续上学。她记得妈妈说:“机会是给你了,能不能把握好,只有靠你自己!”
中学转折
悉妮真正的转折是在中学。
深圳市东湖中学校长彭彪至今还记得张悉妮初到学校时的情景。“她一脸阳光,见人就笑。我以为她是内向,不知道她是聋的。”
了解悉妮的情况后,彭校长曾经劝她去特殊学校学习,直至接到悉妮写给他的那封信。
那封两千多字的信的题目是《一道难题的启示》。当时,悉妮的爸爸妈妈执意要让她在普通中学就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让她参加了一次入学考试。考数学的时候,悉妮被一道题给难住了。
事后,悉妮以此为题,写了她在入学考试中遇到一个数学难题,后来如何通过网络,向一位学者求教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奋力抗争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彭校长。
“我觉得,她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不正是我们学校所弘扬的学习风格吗!”彭彪说,不屈从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孩子必定有前途。
“就这样,凭着校长的慧眼和怜爱,我很顺利地进入了东湖中学。这是很多聋孩子做梦都想办到的!呵呵,我办到了!办手续的那一天下午,不,已经是接近黄昏了,我手捧着崭新的东湖校服,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啊,多么完美的下午!校长!校长!为什么我这么幸运?!”如今已上高中的悉妮在她的《假如我是海伦》中描写了这欢快的一幕。
中学的课程多了,悉妮一度有些适应不了,悉妮的班主任王义平老师说,有一次考数学,悉妮的卷子只得了56分,她很激动地跑到老师办公室,指着分数说:“这不能代表我的水平。”王老师说:“老师也相信这不能代表你的水平,你不要着急,下一次努力。”结果,下一次张悉妮考了80分。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悉妮都享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爱。东湖中学校长彭彪说,不少老师上课遇到需要强调的问题时,就会写在黑板上,然后指给悉妮看。至今,悉妮对他们还一直感激着。
结缘电脑
悉妮在她的书中写到,她一直庆幸自己生活在信息时代里,否则还是一个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儿。
一个偶然的机会,5岁的悉妮接触到了爸爸的电脑,还以为这是爸爸买给她的玩具呢。那时她还不会打字,就用鼠标模仿着爸爸的样子乱点,当发现了“画笔”这个程序后,小悉妮立刻被它的神奇迷住了。
“当我不是用笔和颜料,而是用电脑第一次涂鸦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小小的我,在短短的几分钟里,竟然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悉妮说。
接下来,父亲往往半夜醒来时,看见女儿悉妮还坐在电脑旁。在电脑的帮助下,悉妮很快学会了拼音和文字,并且学会了盲打。从一开始的涂鸦乱画,后来慢慢变成了电脑画。而那时,她不过才5岁。
上中学后,悉妮对电脑的热爱和悟性被完全开发出来,一步一步通过自学成了电脑高手。东湖中学为她创造条件,建了一个“新希望”网站。如今,悉妮是“中华三国在线”、“新希望”和“全球华人论坛”三个网站的超级版主。其中,“中华三国在线”拥有大量的网友。
悉妮获得过20多个电脑技术类的奖,《我所看到的世界》电脑作品被选入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她制作的flash动画《童言无忌三国志》预告片和《我心中的深圳国际儿童艺术节》在首届深圳文博会中放映。
因为有了电脑,悉妮还创立了她自己的学习模式“1+3+X”,并在她创立的中国第一个中学生创业学会中推广,帮助了很多同学、网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东湖中学的彭彪校长说:“张悉妮不但利用网络自学、创作小说,还经常在网上做‘义工’,教别人如何上网,特别是有好几位思想脆弱甚至有自杀念头的少男少女,向她求助时,她用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语言和自己的经历,成功挽救了这些孩子。”
爱上文学
“我选择写作,是因为我需要交流;喜欢写作,是由于我在创作中可以得到喜悦。文学创作对我是一种有用、有趣、好玩的休息。”
四年级的时候,一次父亲出差了,已经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小悉妮在网上和父亲聊天,后来这些聊天的内容编成了一篇叫《我是谁——网络笔谈》的文章,发表在《特区教育》上。这是悉妮第一次发表作品。
当发现写文章可以换来钱的时候,为交流而写的悉妮又有了新的动力:“那时我自己配戴的助听器一套需要3.6万元,父母那么辛苦,我要用写稿挣的钱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悉妮的校长彭彪说,从小大量的阅读帮助了悉妮。悉妮看的书与同龄人很不同,从《老子》、《庄子》,到《资治通鉴》,从《物种起源》、《浮士德》,到《时间简史》等,她都不止看过一遍。在她写的很多文章里,都能发现这些书的“影子”。在阅读和思考中,悉妮找到了乐观自信,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力量。
9岁那年夏天,悉妮写了一篇《读书,我与蝉的联想》,她说:“蝉是聋的,所以它鼓起胸部使劲地唱。其实我同蝉一样脆弱,也同蝉一样执着。”
写作是悉妮与有声世界交流的方式。她对自己说:“当你不具备听取语言的能力,也不具有说出语言的能力的时候,文字可以替代你的嘴巴和肢体。如果你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就会向你低头。”
2002年暑假,悉妮开始了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的创作。悉妮说,5岁就开始看《三国志》,先是看小人书,后来是看原著。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反正书已经翻破了,里面的故事可以倒背如流。
悉妮说,那么精彩的故事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原因是看不懂原著。于是她想用自己的笔重写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看着有用、有趣、好玩的《三国志》。一年多后,这部书就脱稿了,共一百回,总字数近70万字。
在三年多时间里,她利用课余时间,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并在广东多家报刊上开设专栏。2004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文博会上,她的《童言无忌三国志》出版推向市场,文博会会场还专门为这部长篇小说设了售书专柜。
2005年7月,15岁的悉妮又以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写就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在悉妮的作品研讨会上称“文笔清新,思想清纯,通篇充满着诗情画意和哲理的闪光”、“给我们带来一种激奋的冲动,情感的美”。
这本书也给悉妮带来很多荣誉:2005年10月获第二届新新文学奖,入选2005年深圳文化建设十件大事之一;2006年2月获得第八届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和优秀文化新人奖。
如今,悉妮还以每天2000多字的速度写小说,完成了中学生活题材的26万字小说《菩提花开季》和网络题材小说《童言无忌·喋血记》、《童言无忌·泡泡狗》、《童言无忌·小王子》。
在悉妮的计划里,她已经动手要完成几部“大块头”:《文学历练——金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新文学分类》和《童言无忌·论写作》等。
发明专利
因为长期熬夜,张悉妮的眼睛有些近视,她认为是光污染所致。张悉妮到处查找资料,并最终发现,交流电产生的光污染——频闪和电磁辐射危害非常大。在经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后,张悉妮成功地发明了“聪明灯”(具有无频闪、无辐射、有效预防近视的功能)。广东省中山市一家加拿大独资企业已将这种“聪明灯”正式投入生产。张悉妮发明的“聪明灯”已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专利项目”。
张悉妮有三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聪明灯”(SEE及其行业应用和衍生产品技术)、AES汽车追尾预警刹车系统智能马桶
个人作品
长篇系列
《童言无忌·三国志》
《喋血情仇系列》
《童言无忌·泡泡狗》
《童言无忌小王子》
《CSDT 成吉思汗》
《菩提华开季》
《陶朱公子传》
报刊专栏
《童言无忌·点点评》
《童言无忌·三国英雄传》
《童言无忌·话皇帝》
其他作品
散文集——《往事随风散》
散文诗集——《夏之语》
出版图书
成就荣誉
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如:市教育局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第八届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文化作品奖和优秀文化新人奖、第十五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第二届特区文学新新文学奖、第五届王蒙春天文学奖、“中国年度十大文化新人奖”,“春天文学奖”,“儿童文学奖”,“新人新作奖”,“深圳年度十大文化事件”,“深圳青年文学奖”,“深圳新新文学奖”,“深圳首届青春文学阳光写作特别奖”、“文学希望之星”、“国际儿童艺术周东方少年和优秀主持人”、获“第二届新新文学奖和多家报刊征文奖”、《假如我是海伦》获“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推荐为50种优秀书目”、她还被评为“深圳十大阳光人物之一”、“2005年深圳文化建设十件大事之一”、“共青团广东省青少年学习践行‘荣辱观’先进典型”。
2008年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深圳第37棒。
人物评价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同志为张悉妮《假如我是海伦》一书作序,他在序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十五岁的张悉妮同学以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写出的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记录了新一代残疾人在生命的严酷中搏斗的心路历程 。 小说塑造了一位自信勇敢、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聋哑女孩,其语言和情感自然纯真,充满哲诗气质,这个羸弱的生命在顽强精神的扶植下,成为一棵常青的生命之树。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评价:“她更能够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说出被喧嚣的白昼所忽视的话语。”
参考资料
张悉妮:假如我是海伦.中青在线.2005-08-08
张悉妮的阳光世界.中国知网.2008-08-1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7 16:3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