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帆
原安徽省副省长
张恺帆,安徽无为人。1926年,入芜湖民生中学求学,在进步师生影响下,参加学生运动。1927年,返乡在新桥小学当教师。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领导下,参与领导六州暴动,后又在无为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32年9、10月间,任芜湖中心县委巡视员,南陵宣城县委代理书记等职
人物生平
张恺帆,原名张昌万,曾用名张觉扉、王文乔,安徽省无为县人。他7岁就读私塾,颇有才名。1922年入县城竞成小学读书,曾在校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活动。
1925年夏,张恺帆小学毕业,去江苏省无锡中学读书。次年初考入芜湖民生中学。在芜湖读书期间,他深受革命运动影响,奔走呼号于江城街头,宣传革命,并参加了芜湖学生联合会,在文书股负责写传单、标语。
芜湖“四一八”反革命事件发生后,张恺帆回到无为,到新板桥小学任教员。在中共无为特别支部指导下,张恺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书籍,确立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1928年8月,张恺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无为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他参与领导了反对粮食奸商囤积居奇和偷运出境的斗争,把十几万斤粮食分给饥饿的农民。他在县委的领导下,在无为东乡致力于发展党员,组织农民协会,扩大党的影响。县委创办了《红旗》,张恺帆又兼任主编,刊发了许多为劳苦大众所欢迎的文章。
1930年9月,无为县举行六洲暴动失败。1931年7月,又发生革命队伍内部叛乱的真武殿事件,无为革命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在十分困难的局面下,张恺帆转移到西乡坚持斗争,代理中共无为县委书记。12月,张恺帆奉调去中共芜湖中心县委工作。
1932年初,张恺帆到达芜湖,组织上委派他任宣城、南陵两县巡视员。不久,党组织又被敌人破坏,他失去了与党的联系。1933年2月,张恺帆抵达上海。3月,他与中共江苏省委接上了关系。4 月,张恺帆被任命为中共吴淞区区委书记。10月,张恺帆调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11月初,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在酷刑逼供下,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
11月底,张恺帆被关进龙华镇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面对死亡,他在狱中的墙上写下了那首流传极广的《龙华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狱方给他下的评语是“冥顽不化,不可救药”。
1934年3月底,张恺帆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刑5年。在狱中,他和政治犯们举行了怠工、破坏机器、绝食等斗争。1936年年底,张凯帆得了伤寒病,在难友的帮助下才保住性命。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形势下,张恺帆于1937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返回家乡。10 月,与中共组织恢复联系,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后奉派回无为开展工作。11月,中共皖中工委成立,李世农任书记,张恺帆、桂蓬任委员。张恺帆负责巢县工作。
1938年2月,张恺帆到冯玉祥的侄儿冯宏谦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担任教官,同时开展党的工作。4月30日,巢县县城沦陷。张恺帆和冯文华号召学员武装抗日,响应者仅10余人。经小芙岭、夏阁镇战斗,发展到200多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皖中第一个抗日地方武装——巢县黄山游击大队,冯文华任大队长,张恺帆任政委。他们共同指挥了东山口、西山驿、河梢刘、龟山等战斗,成功遏制了日军对巢县柘皋、黄山一带的骚扰。
6月底,游击大队内部发生叛乱,张恺帆和冯文华向新四军第四支队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求援,消灭了叛军,将游击大队余部编为挺进队第二支队,冯、张分任支队长和教导员。1939年2月,这支部队改名新四军抗日东进大队,进军和县、含山。6月底,由于发生了与国民党军队冲突的金城庙事件,张恺帆受到撤职处理,调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任总务科长。不久,即升任司令部秘书长。12月,他作为罗炳辉司令员的代表,到泰州做国民党军苏鲁皖边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统战工作,此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940年3月15日,淮南津浦路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主人士郑伯川任县长,张恺帆任中共来安县委书记兼县政府秘书,实际主持各项工作。10月,张恺帆调任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秘书长,主管文书、总务、秘书3科,致力于筹粮筹款、征兵支前、货检和接待安置工作。
1942年底,张恺帆调任皖中行署副主任,在共产党内担任党组书记。张恺帆和行署主任吕惠生团结合作,在发展地方武装、建立“三三制”政权、发展经济支援主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以统一战线和财经工作尤为突出。
1944年12月,张恺帆担任中共皖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2月31日夜,张恺帆带领一批干部和精干武装,乘船横渡长江。抵达南岸后,首战告捷,打下了赤沙滩镇敌据点。其后,皖南抗日力量得到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张恺帆随七师北撤到江苏淮阴地区,担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国共停战协定签订后,张恺帆以很大精力协助军调处执行部淮阴小组的各项工作。国共谈判破裂后,张凯帆随部队撤往山东。解放战争期间,张凯帆任东线兵团前敌委员会秘书长,主要负责接收城市的工作。淮海战役结束后,张恺帆转到地方工作。
1949年2月下旬,中共安徽省委组成,他是14名委员之一。4月3日,华东局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和安徽省政府,以长江为界成立皖南、皖北行政区。皖北区党委成立后,张恺帆任区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49年5月,张恺帆任中共合肥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恺帆长期在安徽工作,历任淮南矿区党委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利益死而后已。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他回到家乡实地调研后,发现问题严重。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果断采取解散食堂等措施,使无数百姓得到生机。他却因此招祸,被冤为张、陆反党联盟,并被开除党籍,撤销副省长职务,遭到批斗和劳动改造。1962年得到纠正。
1991年10月29日,张恺帆在合肥病逝,终年83岁。遵照他生前留下的“丧事概免”的遗嘱,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未开追悼会。但自发前往殡仪馆为他送行的,有近两千人。
人物事迹
1930年12月,张恺帆参与领导无为县六洲暴动。暴动失败后,到上海寻找党组织。1933年4月任中共吴淞区委书记,10月调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在龙华监狱被囚五个月,和同室难友组织“扪虱诗社”,以写诗激励斗志,斥责叛徒。他还参加了抗议狱中非人虐待的绝食斗争。1934年4月,张恺帆以“危害民国罪”被判五年徒刑,移送漕河泾监狱。在移送的档案中称他“梗顽不化,不可救药”。1936年10月,又被解送苏州军人监狱。离开上海时,他在北火车站向群众发表演讲,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要求上前线抗日救国,还放声唱了《国际歌》。
张恺帆在狱中多次受到酷刑,动辄军棍殴打,又一直住在阴暗、潮湿、污秽的囚室,到苏州不久,就患了伤寒,高烧不退,几乎死去。看守已经决定把他抬到停尸房去,还请来修女为他作临终祷告。凭着顽强的意志和难友的照料,他终于活下来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形势下,张恺帆于1937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张恺帆在狱中三年又九个月,经历了生死折磨,坚持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时还年轻的张恺帆,已经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铮铮铁骨。
张恺帆出狱回到家乡,参与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分工负责巢县的工作。1938年3月巢县县城沦陷,张恺帆和冯文华动员群众武装抗日,组建了巢县黄山游击大队,冯文华任大队长,张恺帆任政治委员。这是皖中的第一支抗日地方武装。他们勇敢地进行了小芙岭、夏阁镇、东山口、西山驿、河梢刘、龟山等地的战斗,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信心,部队也在战斗中得到了发展。
这支游击队还有一项人们不大知道的贡献: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提供了帮助。曾任第四支队第八团参谋长的赵启民晚年回忆说:1938年8月第八团率先向皖东敌后挺进,越过淮南铁路,到了巢县的柘皋。那时对敌后的情况了解很少,不知道将会遇到什么环境。到了柘皋,得到了游击大队的迎接,见到了张恺帆。虽是初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他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党组织工作、群众的情况、国民党方面的情况、抗日斗争的形势。在游击大队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第八团一面对日军作战,一面向群众作宣传,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站住了脚跟。
此后,游击大队经历了几次改编,最后编为第八团一营。
1939年7月,以第八团为骨干组建新四军第五支队,张恺帆调任支队司令部秘书长。1940年10月,张恺帆任皖东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秘书长;1941年1月,兼任皖东津浦路东参议会秘书长,5月,又兼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区委秘书长。这就是说,张恺帆在党委、政府、军队和参议会都当过秘书长。这是一个事无巨细都要照应因而十分繁忙的岗位。张恺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曾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的张劲夫,对此作过生动的记述:“当时要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爱国的抗日力量共同对敌。在根据地未建立以前,部队的给养,除了派武工队到敌占区筹集外,主要靠在部队活动地区,向开明地主士绅筹措。对旧政权人员,在未公开反共时,还要向他们做工作,要他们帮助筹措。因此,就要用写信、派人联络、开会聚餐等方式进行统战工作,来完成这一任务。在这方面,是由恺帆同志主要负责的。恺帆同志旧文学根底很厚,书法也很好,凡遇到要和上述对象打交道的事,所有书信都是由恺帆同志办的。他构思敏捷,一挥而就,而且字写得漂亮,措词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使收信者无不感到新四军真有人才,深为佩服。”
张恺帆还作为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的代表,多次化装穿越敌占区,到国民党部队去做统一战线工作。他曾到苏北泰州,会晤苏鲁皖边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北伐战争时期,罗炳辉和李明扬曾在第三军并肩战斗,此行获得预期的效果,配合了陈毅对李明扬的工作。1940年2月,张恺帆去安徽省第六专员公署专员盛子瑾处联络,得知盛子瑾率所部三千余人南移。他和张爱萍紧急磋商,处置了这一突发情况,截留了盛子瑾部人枪。
人物纪念
张恺帆长眠在家乡无为县烈士陵园。家乡人民为了永远怀念他,还把城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命名为“恺帆路”。
参考资料
铮铮铁骨张恺帆.上海热线新闻频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5: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