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鱼
中国书画家
张志鱼,(1893-1961)又作张志渔,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范节庵 ,王竹庵皆出张门。独创沙地留青皮雕法,曾设“寄斯庵美术社”于北平劝业杨三楼鬻刻,所作以花卉为多。晚年寄居上海,卒年七十余岁。
学生评价
拜师
十七岁时,我除了刻印之外,又对竹雕艺术发生了兴趣。经父执介绍又拜北派刻竹大师张志鱼为师学习刻竹。记得张老师写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刻,我小心地刻了两天完成作业,他看后很满意,并说:竹有竹纹,刀子运用不当容易跑刀而撕裂竹纹。又讲了刻竹北南两派运刀的不同。他创始的北派执刀法是执刀如执笔,入刀直行,不能横行,比南派笔划略深些,行刀要粗犷明快,要刻出生动的神韵。所以刻竹者要能书善画,要有志学刻竹,也要学画,懂得画法和画理。后来他又把我介绍给章维汉老师学画。章老师字浩如,前清如意馆的宫廷画师,人品好,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章老师因材施教,知我喜爱画梅,特传授我小写意勾勒填色画梅法。他说宫廷里喜欢将这种小写意画梅嵌作隔扇心。
授业
我学习书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张老师的北派刻竹,根据老师喜欢夜间刻竹的习惯,我也经常陪他熬夜。在夜间学艺,帮他刻些扇骨等,我刻好后再给他修整一番。在长期实践中,我一点点地学习他的刻竹技法。张老师的北派刻竹有许多创新手法,为他首创的沙地留青皮雕法,就很受时人欢迎。他从南方特定带青皮的扇骨,刻成阳文书画,然后将地子铲平,再用刀尖挑出砂粒形状,经过打蜡,地子呈黄沙粒状,画面是嫩绿色,极为雅致美观。再有是他利用湘妃竹的花纹,刻成梅花朵,用地子雕出枝干后,将其余部分铲平,挑出沙状,制成湘妃补花巧雕,极具欣赏价值。张老师无论雕刻、工笔或写意花鸟,还是摹刻泉币、秦汉瓦当浮雕、浅刻出来都恰到好处,令人爱不释手,颇受当时文人学者的称赞。这些技法经过老师的耐心传授和自己的刻苦学习,我都逐步学到手。从1936年起,经张老师和寿石工徐燕孙、章浩如、陈半丁等老师的推荐,我开始在荣宝斋、清秘阁等南纸店挂单鬻刻,直到解放后的十几年间,我刻售出的扇骨三千多柄,还有笔筒、腕枕等多件,可惜这些刻件的拓片今已不存了。
琉璃厂雕刻三绝:刻铜的张寿丞、刻瓷的朱友麟、刻竹的张志鱼。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被录入1911年后已故扇子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代表作不准出境者)。
艺术作品
张志鱼书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0 09:17
目录
概述
学生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