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富(1917-2009),后改名张庭福,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张庭富参加红军。1933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历任川陕省委第一届妇女部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省政府委员。
张庭富,后改名张庭福,四川省通江县民胜乡方山坪村人。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养成了特能吃苦耐劳、胆大心细的外向性格。1932年当听说了有关红军的消息后,她就跑到苏维埃驻地,在一个叔叔的介绍下参加了红军。在那里她受到了革命的启蒙,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她还能给新来的兄弟姐妹们讲自己学到的革命道理,她鼓励大家回到各村广泛宣传和动员贫苦农民走出家门参加红军。1933年1月,张庭富经川陕省委领导袁克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2月张庭富在通江参加了川陕省委第一次党代会后,被任命为川陕省委第一届妇女部长。她的主要任务:一是组织苏区广大妇女给红军做衣做鞋、搬运粮食弹药、担送和护理伤病员。二是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妇女的解放,组建地方妇女组织,鼓励广大妇女动员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积极参加红军。
1933年12月,张庭富在巴中参加了川陕省第三次党代会以后,又改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省政府委员。她的主要工作:一是协调和处理军政、军民及民政之间的关系。二是深入根据地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的主张。同时抓骨干组建各级苏维埃政权,发动大家努力筹措军需物资,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军扩红。她是川陕苏区一位著名的政治工作者。
1935年,在总指挥徐向前和30军政委
李先念的主持下,张庭福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结为夫妻。在艰难万险的长征跋涉途中,张庭富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她走过的路要远远超过其他战士所走过的路程。在行军途中或休息地,她都要前前后后给大家作宣传鼓动工作,以光明和胜利鼓励大家坚定革命信念,笃信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同时她还一再告戒大家,在神秘莫测、险象环生的雪山和草地,拼死也要跟上队伍,掉队就意谓着死亡……她的哥哥张庭国因为伤重流血太多牺牲在了草地。
石窝会议后,张庭富同1300多人的左支队在李先念政委的领导下再次经过了30多天的爬冰卧雪翻过了重重的祁连山雪山腹地向西前进。这个时候的左支队已经是困疲至极虚弱不堪,这时张庭福的双脚早已被冻坏,她同部份受伤的战士一样行走极其困难。这极大的影响了大部队的前进速度,最后支队不得不决定,行走困难的人在后面追随大部队的足迹前行,如遇险情就往大山里撤。
张庭富在西征途中,就失去了两个至亲,哥哥和丈夫熊国炳(后证实熊国炳未牺牲)。后来,她也因祁连山战败被俘,改名张庭福,在
马步芳下属家做佣人,被马家军里一个班长黄大明所救,流落在甘肃的高台县天城乡黄大明的家乡居住,并与黄大明结婚生子。多年来,张庭富一直未忘寻找组织。1948年3月,在高台偶遇了人民解放军侦察员邓金山,她说明自已是西路军失散人员,邓要求张继续留下来配合人民解放军发动群众,迎接解放罗城、天城。由于工作出色,1949年8月,经人民解放军干部王家富、李部长介绍再次入党。解放后担任天城乡妇联主任、乡农会会员,1952年到1959年任天城乡党支部书记。1958年丈夫黄大明去世。1960年带着四个子女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通江县,享受老红军待遇直至去世。
熊国炳(1898—1960),张庭富第一任丈夫,四川万源市竹峪乡太平村熊家湾人。1932年12月参加革命,在本乡任赤卫队长、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通江县召开的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当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支援红军反三路围攻作战。同年8月,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县城召开,再次被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指挥赤卫军、游击队配合红军,歼灭反动团总廖丰五匪帮。1934年7月,在反六路围攻战斗中,组织根据地群众,支援万源保卫战。12月,在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第三次被选为省苏维埃主席。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11月,任藏旗人民民主自治格勒得沙革命政府副主席,红四方面军群众工作部科长。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在祁连山打游击失散,流落酒泉南山屯升乡九家窑。1960年10月,熊国炳在酒泉黄草乡泉湖村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