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春(1901-1927),原名蓉城,字应春、秋石,江苏吴江人。1919年就读于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厦门集美女师和松江景贤女中教师。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部长,中共江浙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及中国济难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26年1月,作为江苏省的妇女代表,参加了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3月创办《吴江妇女》杂志并任主编。1927年4月10日在南京被捕,遇害牺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应春,1901年出生于吴江黎里镇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与
柳亚子是好友,母亲金定生是一位温柔贤淑的传统女性,因为一连生下四个女儿,受到封建旧俗的歧视,变得精神有些失常。清王朝推翻后,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增多,1916年,张应春在黎里女子高等小学就读。1920年,她考入上海中国女子体育学校。
1923年秋,张应春经柳亚子介绍,应聘松江景贤女子中学教员。她带头剪去发髻,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在此期间,张应春结识了中共党员侯绍裘等人,她阅读了
《新青年》《向导》和马列主义通俗读物,1925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
张应春投身革命后,为了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女权,毅然带头剪去发髻。在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女子剪发极为罕见。1925年春,张应春从松江回到家乡吴江黎里。当时,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在黎里召开追悼
孙中山逝世大会。张应春与柳亚子、
侯绍裘(时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中共党团书记)等一起登台,发表演讲,鼓动群众。她激昂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协力,国民革命就不可能成功,如果抛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就意味着背叛了三民主义。”一场激情演说,抨击了国民党右派的险恶阴谋,得到了台下听众的热烈鼓掌支持,也显示了张应春的革命热情和对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
1925年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正式成立,张应春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下,大革命呈现出一派摧枯拉朽的大好局面。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干扰和破坏,反革命的逆流也甚嚣尘上,斗争日益尖锐复杂。张应春通宵达旦,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在国民党右派下令解散妇女运动委员会后,张应春日夜奔波,与中共党员杨之华等一起,另行组建了新的妇女运动委员会,与国民党右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斗争实践中,张应春深切地体会到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她挤出时间到我党早期培养革命干部的场所——上海大学听课,孜孜不倦地学习。张应春在这里接触到马列主义,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进的道路。1925年10月,张应春在侯绍裘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她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26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吴江妇女》在上海创刊出版,张应春任刊物主编。她在创刊号的《国际妇女纪念日与吴江妇女》一文中号召广大妇女“要为自己的自由,为自己的经济独立,在社会上法律上教育上求种种的平等”。《吴江妇女》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只能秘密出版。张应春冒着生命危险,承担着组稿、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和筹集经费等工作。《吴江妇女》虽然仅出版了五期,但对当时苏南妇女解放运动的启蒙和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同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向
段祺瑞政府请愿,抗议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学生惨遭枪杀,酿成骇人听闻的
“三一八”惨案。张应春亲自执笔,在《吴江妇女》第二期发表了《江苏省党部妇女部为反对段祺瑞惨杀北京市民宣言》,其间,张应春日夜奔走,为宣传和鼓动群众,四处演讲,每天只是随便吞几口冷饭充饥。为了摆脱敌人的盯梢,还要想方设法与密探周旋。
壮烈牺牲
1927年4月初,由于
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面目已经非常清楚,革命形势十分危急。4月9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和中共南京地委召开各革命团体负责人会议,决定10日上午举行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上午9时许,南京四五万群众集会,侯绍裘代表省党部愤然谴责蒋介石唆使数百名流氓打手捣毁省、市党部,拘捕总工会和省、市党部负责人的反动罪行,要求释放被捕同志,惩办凶手。会后,组织群众游行请愿时,遭到敌人残酷镇压。当晚11时,中共南京地委会同国民党省、市党部的党内负责同志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变措施,被敌侦缉队获悉。11日凌晨2时,会议正在进行时,国民党侦缉队的便衣特务50余人突然包围会场,侯绍裘、张应春、刘重民等10人不幸被捕。
被捕后的张应春在狱中英勇顽强,坚贞不屈。敌人严刑逼供,将她吊打一天一夜,数次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只回答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凶恶的敌人恼羞成怒,将张应春装入盛有石灰的麻袋,用刺刀活活戳死后,连夜秘密地抛入秦淮河中。张应春壮烈牺牲。
后世纪念
为纪念这位革命女烈士,1931年,在故居之东的北莲荡滩,柳亚子和张氏亲属为张应春修建了衣冠墓,入葬时,梳妆盒代首,还有帽子、衣裤、鞋袜。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题写“呜呼秋石女士纪念之碑”。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张应春烈士墓屡有修葺。原来不足30平方米的墓地扩展为一座总面积达7030平方米的革命纪念场馆。1986年,在烈士墓西侧新建张应春烈士纪念馆,馆内除文字、图片外,还陈列了张应春烈士的遗文、遗物等,展示了烈士短暂非凡的一生。1992年,纪念馆院内立汉白玉张应春烈士半身塑像,像座正面花岗石上镌刻
张爱萍将军的题词“张应春烈士永垂不朽”。
2011年,在张应春烈士墓东侧修建吴江市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山墙上镌刻着150多位吴江籍革命烈士的英名。陵园的中轴线是吴江烈士纪念碑、英烈墙和张应春烈士墓,中轴线南侧是吴江烈士纪念馆和张应春烈士纪念馆,北侧建造了石桥、游廊和凉亭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