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明,男,法学
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
周边安全环境。
人物经历
1985-1988,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
1990-1993,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1988-199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助教。
1990-1994,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1994-2002,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02-,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94年1-7月,美国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历史项目访问学者。
1998年1-4月,韩国
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9年8月-2000年7月,美国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富布赖特项目研究学者。
2000年7-8月,瑞典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7年6月-2008年5月,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
所授课程
东西方关系、冷战史研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美国与东亚关系、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历史、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下)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纪之交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1996年立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历史演变”(2003年立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文明标准到新文明标准:中国与国际规范的变迁”(2009年立项,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出版图书
学术著作
学术专著
1.《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4月版。
2.《冷战及其遗产》,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
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6月版。
4.《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
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
5.《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6.《从‘文明标准’到‘新文明标准’:中国与国际规范变迁》,
九州出版社2018年3月版。
翻译著作
1.(美)小约瑟夫·奈著:《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三版),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五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七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美)小约瑟夫·奈、(加)戴维·韦尔奇著:《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九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十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英)赫德利·布尔著:《
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第二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1月版;(英)赫德利·布尔著:《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第四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年1月版。
学术论文
1.《乔治·凯南对华认识及其政策主张1947—1949》,《
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
2.《试论凯南的“遏制”和杜勒斯的“解放”》,《
世界历史》1993年第3期。
3.《古巴导弹危机的再认识》,《世界历史》1996年第5期。
4.《何谓冷战思维》,《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4期。
5.《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5期;刘山、薛君度主编:《
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6.《“管子工”眼中的冷战—读[信赖—多勃雷宁回忆录]》,《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7. “China and the Korean War: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The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 41,no. 1,1998,pp. 63-80.(《亚细亚研究》, 1998年6月,第41卷,第1号,通卷第99号,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所)。
8.“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Past,Present,and Future”,Asian Perspective,Vol. 22,No. 3,1998,pp. 259-272.
9.《回归无核世界:理想与现实》,《
国际论坛》1999年第1期。
10.《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和反应》,《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1.《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历史变迁》,梁守德主编:《走向新世纪的欧洲与大国关系》,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8月,第377-402页。
12.《欧洲多边主义及其对亚太的意义》,《
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13.《革命、修正和补充--评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及其建构主义学说》,《欧洲》2001年第3期。
14《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合作:一位中国学者的观点》(中文与韩文),韩国《东亚日报》网络版,2001年4月12日。
15.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Korean Peninsula:A Chinese View,”Korea Observer,Vol.32,No.4,Winter 2001,pp. 481-500.
16.《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欧洲》2001年第6期。
17. “China and Inter-Korean Relations”,Asian Perspective,Vol. 26,No. 3,2002;and in Byung Chul Koh,ed.,The Korean Peninsula in Transition:The Summit and Its Aftermath(Seoul:Kyungnam University Press,2002),pp. 210-222.
18. “China and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A Chinese View”,June 4,2003.
19.《美国与东亚》,载袁明主编:《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0.《权力、制度、社会与文化—盘点2003年的世界》,《
世界知识》2004年第2期。
21.《重视‘软权力’因素》,《
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3期。
22.《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关系的特点》,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3. 《非国家行为体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梁守德主编:《
新形势与新国际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4.《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25. “Regional Identity and Northeast Asian Community Building”,East Asian Review,Vol.9,March 2005,pp. 117-123.
26.《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史研究》,《
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27.《朝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8.《中国与东北亚共同体建设》,《东北亚研究》2005年第2期。
29.《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9期。
30. “China’s Perception of and Response to the Korean War”,《
军史》(韩国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辑),第57卷(2005年12月),第92-124页。
31. “China and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in Alfonso Ojeda,Alvaro Hidalgo,eds.,North Korea and Regional Security(Madrid:Editorial Verbum,2006),pp. 129-138.
32.《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99期), 第57-71页。
33.《关于东北亚共同体建设的思考》(日文),龙田贤治编著:《通向东北亚共同体的道路》,东京:中央大学出版部2006年3月版,第265-272页。
34.“The Rise of China and Community Building in East Asia”,Asian Perspective,Vol. 30,No. 3,2006,pp.129-148.
35. “The Impact of the Korean War on China:Strategy,Defense and Nuclear Bombs”,NIDS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r History:Proceedings,March 2007,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NIDS),Japan,pp. 53-61.
36. 《东亚地区多边主义分析》,王正毅、迈尔斯·卡勒、高木诚一郎主编:《亚洲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9-434页。
37.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总第104期),第113-122页。
38.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价值和规则》,《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总第105期),第7-8页。
39. 《英国学派还是英格兰学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5期,第78-80页。
40. 《冷战的全球化—读文安立〈全球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编:《
冷战国际史研究》第五期,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265-272页。
41. 《乔治·凯南与冷战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3期,第231-251页。
42. 《中国崛起与国际社会》,《中国与世界观察》2008年第3、4期合刊(总第109期),第72-75页。
43. 《查尔斯·曼宁与英国学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期(总第341期),第73-80页。
44. 《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7期(总第359期),第4-16页。
45. Zhang Xiaoming and Barry Buzan,“Correspondence:Debating Chinas Peaceful Rise”,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Vol. 3,2010,447–460,
46. “China in the Con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The English School's Engagements with China”,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37,No.2(2011),pp.763-786.
47. 《东亚共同体建设:历史模式与秩序观念》,《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1期(总第284期),第37-47页。
48. 《中国的崛起与国际规范的变迁》,《外交评论》2011年第1期(总第120期), 第34-47页。
49. “A Rising China and the Normativ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East Asia,Vol.28,No.3(2011),pp.235–246.
50. 《一部国际安全研究学科史力作》,《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23期),第35-38页。
51. “Multipolarity and Multilateralism as International Norms:The Chinese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in Zhongqi Pan,ed.,Conceptual Gaps in China-EU Relations(Basingstoke,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12),pp.173-186.
52.. “China und seine Nachbarn:Historische Modelle und Prozesse”,Welt Trends,Nr.88,January/Februar 2013,pp. 48-52.
53. 《美国遏制战略思想的缘起》,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37页。
54. 《诠释中国与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框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7期(总第395期),第23-47页。
55. 第十二章:《中欧的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概念分歧:中国视角》,潘忠岐等著:《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5-227页。
56.“China's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Historical pattern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regional community”,Yong Wook Lee and Key-young Son,eds.,China's Rise and Regional Inegration in East Asia:Hegemony or communit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4),pp. 141-158.
57. 《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解读》,《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1期,第49-58页。
58.《国际关系英国学派的发展动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21-28页。
59.“China Dream:A New Chinese Way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in David Kerr,ed.,China's Many Dreams: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hina's Search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Palgrave Macmillan,2015),pp.226-245.
60.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An Interpretation”,贾庆国、严军主编:《
新型大国关系:机遇与挑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pp.151-163.
61. 《非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国际社会的变迁》,《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第2期(总第14期),第5-7页。
62.“China’s Perceptions of and Responses to Abe’s Foreign Policy”,Asian Perspective,Vol.39,No.3(2015),pp. 423-439.
63. “Historical Memory Issues in China’s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s”,in Mikyoung Kim,ed.,Routledge Handbook of Memory and Reconciliation in East Asia(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6),pp. 416-429.
64. Book review:BEIJING’S ECONOMIC STATECRAFT DURING THE COLD WAR,1949-1991. By Shu Guang Zhang. 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re Pres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14. Pacific Affairs,Volume 89,No. 2 – June 2016,pp. 411-413.
65. 《中国的‘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研究-张小明教授访谈》,《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3期,第127-147页。
66. 《从G20杭州峰会看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
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第4-7页。
67. “Historical Memory and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Politics: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Kevin P. Clements,ed.,Identity,Trust,and Reconcililation in East Asia:Dealing with Painful History to Create a Peaceful Present Palgrave Macmillan,2018,pp. 163-177.
68. “Locus of Chinese Regional Diplomacy: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Global Asia,Vol. 13,No.4,December 2018,pp. 48-52.
69. 《理解中日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异同》,《
国际政治研究》2018年第5期,第22-34页。
70.《中国崛起、国际秩序与世界秩序》,《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2018年第2期,第13-23页。
所获荣誉
2024年9月10日,获得202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