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庄
山东省海阳市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下辖村
张家庄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在1662年,张姓自安徽省徽州府祁门县制锦乡迁来建村,以姓命村名张家庄。
村名由来
清康熙元年(1662年),张姓自安徽省徽州府祁门县制锦乡迁来建村,以姓命村名张家庄。后有姜、李、冷、白、任、董等姓迁来此定居。
概况
张家庄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22′,北纬36°43′。北与外岛村相邻,南与邵家庄相连,东濒黄海,与大埠圈码头相望,西接辛家港。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原属大辛家镇,2000年12月,大辛家镇撤销后隶属留格庄镇。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以渔业生产为主。 2002年,全村有423户,1113人。有张、王、姜、徐、李、孙、冷、刘、白、任、史、董等12姓,均为汉族,其中张姓人口较多。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5%、15%,人均纯收入258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0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96.8%、0.4%、2.8%,人均纯收入3318元。
大事记
1929年霍乱病流行,本村死亡40余人。有的一家有5口人死于此病。 1942年8月本村解放。 1949年7月29日发生大海啸,潮水涨到村南头。 1954年村成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村成立建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同年与冷家庄、董家庄、邵家庄等三个村,成立建国高级渔业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筹建张家庄冷藏厂。1985年4月开始营业。 1994年6月29日暴风雨冲走本村及邻村在辛家港停泊的渔船100多只。渔民为抢救渔船,有5人遇难,其中张春光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1997年夏因气候异常及海水污染等原因,造成本村滩涂养殖的大批文蛤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不足80公斤,总产量4.79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74公斤,总产量37.4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粮食亩产量387公斤,比1978年增产13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量49.7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50公斤,总产18.9万公斤。 1992年,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滩涂和海水养殖,养殖文蛤13.3公顷,养殖对虾6.7公顷。1993年,又发展扇贝6.7公顷,当年纯利100多万元,税金30多万元,成为海阳市水产养殖规模村。到2000年,全村共开发滩涂26.7公顷,修建虾池16.7公顷,建小型码头4座,发展船只80余艘,其中有4对钢壳渔船;海水养殖面积达3.3公顷;年捕捞量500余万公斤。综合产值3000万元,渔业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43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0万元,畜牧业收入32万元,渔业收入5241万元,其它收入98万元。 第二产业1973年,建面粉厂1处,从业人员3人;从事勾花者200多人。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人,收入2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起商店、饭店及理发、修理、电气焊、水产品加工等行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15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76万元,服务业收入14万元,商饮业收入68万元。
文教科技
解放前,本村有1处小学,教师1人,学生30名。1978年,村投资建小学教室24间。后与冷家庄、董家庄、邵家庄联合成立南岛学区小学。建国初期到1978年,本村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8人。1978-2002年,考入大中专院校者20多人。村重视科技教育。到2000年,村民有经济师、会计师、技术员等30多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8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0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260公斤。2000年,全村总收入3600万元,人均纯收入258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30辆,摩托车150辆、电话320部、彩电300台、电冰箱180台、洗衣机3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81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到2000年,全村新建住房160栋,以砖瓦房为主,村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5年,村建起合作医疗站,有B超1台,为村民检查身体,治疗疾病。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79年,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1台,为村民义务放电影。1980年,村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9年投资20多万元,全村吃上了自来水。1990年投资16万元,安装上闭路电视。1999年,全村安装直拨电话320部,成为电话村。
中共组枳建设
1940年6月4日,张永全等6人,经冷家庄姜在溪、南庄张钦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党员。同年,成立党小组,张连坤任组长。1946年,成立党支部,张世宁任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150余人,随军参加了讨伐赵保原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6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8个,党员56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张世宁、张忠禄、张世富、张凤岗、张洪义、张永乐、张同义、张连汉、张世山、张永寿、姜秀翠、张永喜。 自张永喜任职以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评为海阳市(县)及大辛家镇先进党支部。1998年,被中共海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1989-2000年,张永喜连续十几年被评为海阳市(县)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被海阳县政府评为劳动模范;1996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张永保、张同文、张永锁、张连汉、张同义、张洪庆、王福亭、王元、张述堂、王胜福、张国梓。1999年4月,张国梓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1997年,本村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文明村称号。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张家庄.山东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6 09:52
目录
概述
村名由来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