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爱(1913年12月—2002年3月15日),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过
红四方面军特务队四大队分队长,鄂东北游击司令部四大队大队长,红二十五军手枪团副团长,第二二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特务营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过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营政治委员,
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一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过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参谋长,第十三纵队三十七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师长,海军
舟山基地司令员,
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曾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中旬,随部编入新四军,任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三营政治委员。8月下旬至9月中旬,指挥第三营在桐城三十里铺、安(庆)桐(城)公路范家岗、棋盘岭、安庆西北潘家月山接连袭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钳制日军西犯。参加无为、庐江讨伐战役。1939年6月,奉命到江浦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统一战线,相机打击敌人。1940年2月,到江北指挥部上干队学习;7月,改任第九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参加津浦路西反“扫荡”、反桂系顽军,保卫根据地的战斗。1941年3月,第四支队第九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一团,任该团第一营营长。3月18日,率第一营参加反“扫荡”战斗,激战七天,与兄弟部队击退日军7000人的进攻;7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团副团长,带两个连到嘉山地区活动;11月,参加大桥反顽战斗,第十一团作为攻坚582 I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人物辞典主力,与敌激战20个小时,毙敌300余人,俘虏800余人。师长
罗炳辉授予第十一团“铁锤子团”光荣称号。1942年2月,调任第五旅第十四团副团长。参加运河南岸三岔口伏击战和淮北地区的反“扫荡”战斗。1943年1月,任第二师津浦铁路便衣大队大队长。1944年9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团团长。参加攻克周家岗、滁县花山以及萧家圩、界牌等日伪军据点。1945年4月下旬,指挥第十一团参加黄疃庙反顽作战,在富旺集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出援王子城的顽军,全身11处受伤。10月,所部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调往山东。11月,在津浦路中段战役中,率部参加临城韩庄战斗,全歼伪军张乃宇部。1946年6月,参加朝阳集、泗县战斗。1947年春,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参谋长。后任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副师长。参加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师长,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1935年冬的一天早晨,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在湖北蕲春将军山与敌遭遇。激烈战斗中,时任手枪团分队指导员的张宜爱腹部受了严重贯通伤,肠子外流。战友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把他背下战场,送到红军设于岳西鹞落坪的“山林医院”。看着张宜爱伤势严重、奄奄一息的样子,战士们都说他活不了了,可他却挣扎着坚定地对军医说:“我活得,死不了!”军医被他坚强的生命意志所感动,给他做了手术。后来又用炒烫的大盐粒拿布包着敷在他的腹部,治愈了危及生命的腹膜炎。经过精心护理,张宜爱竟奇迹般地度过了危险期,20多天后又重返战斗部队。
1937年6、7月间,在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团长
林维先的领导下,张宜爱率手枪团的一个班先后参加了九家寨、林店、余家岗、李集、金鸡坳和白羊山等战斗。尤其在袭击
方本仁大庄园的战斗中,张宜爱率一个班为前卫,化装成国民党军队,缴了哨兵的枪,并配合后援部队,仅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