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清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将领、革命烈士
张子清(1902年4月—1930年5月),名涛,别号寿山。桃江县板溪乡人。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兼三十一团团长、红五军参谋长。
人物生平
1912年,张子清进入长沙陆军芝芳学校学习,毕业后考入湖南讲武堂。
1925年,张子清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政治连连长、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政治教官。
1927年9月,张子清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三营营长,跟随毛泽东建立和保卫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兼三十一团团长、红五军参谋长。
1928年1月,张子清攻克遂川,先后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革命政权,3月,随毛泽东策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为朱毛井冈山会师立下了功勋。
1929年1月,张子清为掩护红四军主力转移,他率红五军坚守井冈山,坚持带伤指挥战斗。
1930年5月,张子清因伤重不治,牺牲在永新县南乡洞里村,时年28岁。
1930年5月,张子清逝世后,中共永新县委派鄢辉将他的遗体接回县城,召开了300余人的追悼大会,将他安葬在永新城郊东华山上。
人物事迹
加入革命
1912年,张子清进入长沙陆军芝芳学校,毕业后考入湖南讲武堂。1920年,他从讲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担任零陵镇守使署上尉副官,并参与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斗争。在反抗军阀的实践中,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产生了共鸣。1925年,张子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起义转战
1927年5月12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张子清随毛泽东攻克浏阳县白沙镇和东门市。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通知起义武装到浏阳文家市集结。9月19日,张子清攻克文家市。前委决定进军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24日,部队在芦溪遭突袭,卢德铭牺牲,张子清带病担任军事总指挥,攻克江西莲花县城。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三湾,进行“三湾改编”。张子清被任命为第三营营长。随后到达井冈山的宁冈古城,开始保卫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斗争。
师长献盐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沿湘边境南下,遭肖家壁靖卫团截击,第三营与毛泽东失去联系,后孤军向湘南挺进,在桂东县鹅形山一带与敌周旋。经朱德联系,三营暂编入滇军范石生第六军,得到休整。12月,第三营得知一营攻占茶陵,随即赶到茶陵,击退围城之敌。
茶陵之战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企图叛逃,张子清与宛希先发现并报告给毛泽东,陈浩被处决后,张子清被任命为团长。1928年初,他率部歼灭萧家璧靖卫团,攻克遂川县城和宁冈新城,占领茶陵,组织成立三县工农兵政府。4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遭敌追击,张子清率第一团抢占酃县,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敌人十多次进攻,为朱德、陈毅部队挺进井冈山扫除障碍。但张子清在战斗中腿部和左脚踝骨中弹负伤。受伤后的张子清被转移至后方医院接受手术。当时红军医院缺乏酒精清洗伤口,转而使用盐水,随后盐水耗尽,改用金银花水替代。毛泽东、朱德等战友携消毒用食盐探望他,张子清因食盐稀缺而未使用。之后,医院接收了一批重伤员,已一周未用盐水清洗伤口,伤势加剧。张子清随即将盐包交给护士排长,指示将重伤员伤口全部清洗,条件允许时,也清洗其他伤员伤口。护士排长接收盐包时,情绪激动。“张师长献盐”的事迹在红军中流传开来。
英勇牺牲
1929年元月,何键调集湘赣两省6个旅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会剿”。张子清任红五军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五军及红四军之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坚持边界斗争。由于敌人封锁、缺医少药,大雪封山、食物匮乏,张子清病情不断恶化,最终伤势加重,久治无效,于1930年5月逝世,终年28岁。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与其被捕死在敌人手里,倒不如留下养伤,坚持战斗,最多成个残废。残废了算什么,一样能干革命!”
家庭情况
女儿:张质彬
外孙:王鹏
外孙女:王麟
人物评价
“张子清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钢铁战士。他为革命竭尽忠勇,是红军中的关云长。”(毛泽东 评)
“每次看望张子清,他总是说,天很快就要亮的,黑云就要散的。因为,他坚信,马列主义一定会胜利,共产党一定会胜利。”(何长工 评)
后世纪念
人物书籍
《张子清》是1999年9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胡统安,汪月阳。
张子清烈士墓
张子清烈士墓于1981年经县政府批准兴建墓、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1989年10月9日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6月21日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3年底进行了维修。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3: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