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宗,宋景炎元年(1276),天宗起义兵随
文天祥抗元,失败后,率部走粤西、奔安南(今越南),迷道,抵归顺州那签(今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开阡陌,辟田园,建房舍,实行“亭田制”,设乡塾延师教子弟,与当地人民亲密无间,群众推为峒官,号其住处为“顺安峒”。传位五世,共历133年。
张天宗,宋景炎元年(1276),天宗起义兵随文天祥抗元,失败后,率部走粤西、奔安南(今越南),迷道,抵归顺州那签(今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开阡陌,辟田园,建房舍,实行“亭田制”,设乡塾延师教子弟,与当地人民亲密无间,群众推为峒官,号其住处为“顺安峒”。传位五世,共历133年。
张天宗(? ~1314),江西广信府(今上饶市)广丰县人。宋德祐元年(1275)元朝蒙古兴师犯宋,张天宗聚众从军参加文天祥部抗元。德祐二年文天祥兵败走粤东被俘不屈,慷慨就义。张天宗走粤西兵败欲奔安南(越南),越山迷道抵顺安峒地贡峒(今旧州)休整,以待时机,反攻复宋。
景炎二年(1277)张天宗亲勘峒场,披荆斩棘建造草舍垦荒造田,派人到外地引种稻谷,聚处草木重蔽取名那签(今旧州)。继定山川、田峒、村屯名次,村边种竹,开通车马人行道,修筑河堤,引鹅泉水灌溉,经几年整治,田园一新,遂安居下来,与当地人民亲密无间。
顺安峒到处高山密林,与外面不相通,赵宋王朝倾复多年,张天宗无所知,记历照旧沿用宋端宗景炎年号,循宋礼制。景炎六年(1281),当地群众对张天宗心悦诚服,拥戴他为峒官,是顺安峒一世峒官,邻峒都来归附,张天宗给部属许元管理频峒(岳圩),许遂管理计峒(今县城),侄子张浚管理禄峒,侄子张浒管理华峒(化峒),张受管理诚峒(今新靖诚良),统一领导。继又制定“亭田制度”,把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十人为一家,十家为一亭,峒设三亭,亭设亭长,每亭有仓廒,峒有亭田,共同生产,共同分配,并立有余田,收入作福利。 计峒余田500亩助婚嫁,频峒余田400亩为岁时养老,华峒余田300亩作社稷祀典,诚峒余田700亩作养孤残疾,禄峒余田900亩助民丧死,景炎二十一年五峒总管仓谷10万石。此外,还将区域划为四路四甲,即上路为上甲,中路为中甲,下路为下甲,东路为内甲.
张天宗于元延祐之年(1314)十二月病逝,子张渊袭职,是为二世峒官,始在各峒设立乡塾,延师教民间子弟,岁给官米千斗,为州立学校始,于景炎六十年病逝,子张琅旺继任,是为三世。琅旺好武、狩猎、打鱼、迷信道术,故又名张神仙,景炎六十九年计峒官游猎于龙潭,追逐熊迹到达鉴隘冻州界(今德保县境)与外地通,此时已是元朝至正九年(1349)。为适应元朝统治,琅旺取消亭田制度,耕地由各户经营,年按亩交纳粮赋。元至正十九年琅旺入山学道,后不知所终,其子张彪掌理州事,是为四世。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张彪病逝,子张龙继任,是为五世。明永乐九年(1411)镇安土府岑志纲奏请以次子岑永福为顺安峒官,隶镇安府。永乐十年永福阴使其子宗绍诈游猎刺杀张龙于那签,夺占顺安峒地,接着派兵攻占禄峒、化峒、频峒、计峒、诚峒,建立岑氏土司政权。至此,顺安峒自宋景炎元年 (实为元朝。元十三年,即1276年) 张天宗始,到明朝永乐十年(1412)张龙被刺杀止,历五世,共136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