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纪(?—1644),明朝外戚。字宪台(一作宪章)、羽仪,河南祥符(今开封)人,熹宗
张皇后之父。
出身
诸生(秀才)。天启元年(1621),其女选中皇后,遂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后封太康伯,累官上柱国、少傅。张国纪因女显贵后,他居住在皇亲国戚的聚居地,但依然保持谦逊和谨慎,只与酒和文学为伴,许多士大夫都愿意与他交往。
天启元年(1621年),魏忠贤与客氏因张皇后多次劝谏熹宗,散布谣言称张嫣实为死刑犯孙二之女,张国纪收养后欺瞒皇室。后来,顺天府丞刘志选、御史梁梦环等接连弹劾张国纪“欺君”,熹宗与皇后夫妻情笃,所以未予采信,仅下旨谴责刘志选。
阉党进一步弹劾张国纪“擅收皇税”“强占民房”等罪。熹宗念及皇后,没有严惩张国纪,只是处死其家奴徐自强等三人。。天启七年(1627年)案结时,阉党仍试图加重处罚,但熹宗以“中宫懿亲”为由未允,只是让张国纪回原籍自省。
崇祯帝即位后清除阉党,张国纪平反回京。在崇祯时期,张国纪与京城文人士大夫多有往来,颇去
贵倨,为人儒雅。崇祯十七年(1644年)因捐资助饷进爵太康侯,成为勋戚中献银最多者。
李自成入京后,为追赃而拷掠明朝遗臣,张国纪父子都被拷打致死(一说自缢)。
崇祯皇帝登基后,把张国纪从家乡召回,官复原职,让他护送先帝的灵柩,协助完成安葬大典。崇祯皇帝亲自慰勉并派遣他前往。他含泪步行护送灵柩,妥善处理陵墓修建事宜直至完工。事后,皇帝给予他丰厚的嘉奖。
太康伯张国纪前往凤阳祖陵祭祀时,于乙亥年九月初十日从黄河乘船出发,途经单县,遭到牟文绶部下将官吴尚文等二千人白天列兵阻拦。他们口头上索要一百两过关银,张国纪拒绝。这些士兵毁坏了朝廷颁发的香帛,并杀死了多名水手和校尉。当时拥兵者的骄横和蛮横可见一斑。
周作人拟赴西城尚勤胡同访友,适逢送报至,遂翻阅之,见载张皇亲胡同之掌故,称其乃天启年间张皇后之父张国纪府邸所在,今更名为尚勤胡同。及至出门,命车夫前往尚勤胡同,车夫一时不解,笔者急告以旧名,方得恍然。懿安皇后于正史中亦被誉为千古贤媛,留一巷名以纪念其故里,本无不妥,然不知何故更名,致使普通民众难以辨识其处。近年来,北京地名屡经随意更易。周作人认为,此举本欲化俗为雅,然其结果反致更俗,此现象于士大夫中屡见不鲜,更遑论吏胥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