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会,1928年10月出生,籍贯湖南长沙,汉族,肿瘤免疫学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
人物经历
1928年10月,张友会出生。
195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后分配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历任内科学助教,病理生理学助教、讲师。
1952年—1953年,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卫生所负责内科工作。
196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助理研究员。
1970年—1972年,下放至青海乌兰,任县卫生院医师。
1972年,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1973年—1990年6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1年,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7月—1998年4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免疫学研究室主任。
2007年,正式退休。
2017年10月,评选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
2019年,当选为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友会和其研究助手在中国国内外首创人类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包括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毒因子等活性,证明其在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他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创新性研究揭示,雾化吸入细胞因子能触发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毒因子,有效杀伤转移到肺实质的癌细胞;发现I型与II型干扰素对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起截然相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到促转移基因。
截至1997年12月,张友会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1本,编著专著两本。
截至1997年12月,张友会已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国家肿瘤攻关科研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等项目。
截至1997年12月,张友会已获得卫生部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1项等奖项。
人才培养
2011年,张友会在接受《
科学中国人》杂志专访时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时,做出以下回答:“培养学生就是要言教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尽量要他们多思考,不过多干预,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探询科学奥秘的能力。要多动脑、动手和动脑并重。”
张友会在中国医科大学任教期间,为本科生和加强班讲授“肿瘤学”等课程。
张友会指导培养的学生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列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盛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刘向阳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友会的父亲是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张孝骞院士,他的母亲是周淑莲;张友会在家中排行最小,大姐张友端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是生物化学家;二姐是张友善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专攻放射医学;哥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
张友尚。
张友会的妻子的名字是谭友健。
人物评价
“张友会是中国肿瘤免疫学研究的先行者,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肿瘤免疫研究事业的发展,在抗肿瘤免疫领域做出了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评)
“张友会对中国免疫学会的成立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免疫学会评)
“张友会在中国肿瘤免疫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是该领域的先驱。”(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