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宾
台湾书法家、画家
张光宾(1915年-2016年5月19日),字序贤,号于寰,生于四川台湾书法家、画家,专研元代书画。自创“焦墨散点皴”、“焦墨排点皴”等笔法。著有多本书画专著,领域涵盖书画史、书画理论,并致力于推广书画教育。张光宾是台湾当代书画泰斗,曾破解《富春山居图》真伪悬案。
据台湾岛内媒体中时电子报报道,著名书法家、书法研究者张光宾5月19日凌晨在台北逝世,享寿102岁。
张光宾精研元代画史,也是知名书法家,精擅书法五体。
张光宾,字序贤,号于寰,1915年生于四川省达县。1942年考入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科。在学时曾受业于黄君璧、傅抱石、潘天寿、丰子恺、李可染、高鸿缙诸名家,得傅抱石、李可染熏陶较多。
张光宾于1948年赴台湾。
为了养家,张光宾投身军旅20年,年过半百才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书画研究工作,因其底子深厚、个性谦冲,不多久即奠定“元代书画史的活字典”的地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工作19年。
张光宾书法研究出名的一个例子是解决有关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争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富春山居图》有两件,分别是子明卷和无用师卷,作者均指向元代大书画家黄公望。此画完成于黄公望八十二岁,受赠对象是一位无用和尚,是元代书画代表作。
清朝年间,《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先收入清宫,乾隆皇帝十分喜爱,并题诗赋词于上。次年,无用师卷也收入宫中,从而在画坛产生两卷的真假之论。乾隆亲自定下子明卷为真迹的判断,群臣无人敢反对。
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吴湖帆认为无用师卷才是真迹,而现藏于大陆的《剩山图》应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前段。1974年,学者徐复观则持相反意见,徐文一出,引发许多学者撰文发表看法。
张光宾从地方志查证“富春山居”并非指“富春山”,而是山城富春(现今杭州富阳),间接指出徐复观文章中的错误。他的立论严谨,获得学界认同。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2 18:5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