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体信(1844年 -1911年),字翔生,一作象声、芗生,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曾受聘于会文书院,任武清王庆坨镇翠文书院院长,兼办津邑义塾三十余处。清代书法家,文学家。
自幼聪慧,刻苦攻读,品行
高洁方正。光绪二十五年(1899)选为遵化州训导,被聘为中学监督,校风肃然。时值
八国联军入侵,途经
遵化,误其为州牧而拘之。但他神色自若,据理力争,保持了高尚的
民族气节。洋人无奈,只得将其释放,遵化全境得以保全,故深受当地百姓尊敬,镌碑颂其功德。后授甘肃金县知县,辛亥革命爆发,回归故里。
其楷书由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入手,以欧取清癯瘦劲之姿,以颜取奇伟舒张之势,又上溯魏碑《石门铭》、云峰山摩崖以增韵致;行书取法颜真卿“三稿”,气势充盈,劲挺跌宕。
尤倾力于隶书,规抚
开通褒斜道摩崖、《封龙山颂》、《郙阁颂》等汉代碑刻,昕夕寝馈其中,最擅用鸡毫长锋,多书大字,五、六尺纸辄书四、五言大联,豪逸之气溢于笔端,个性鲜明,自成一家。评者谓:“(张)胸襟超迈,胆识过人,文章气节根源六经,故发挥于书法,人书并重”。
以鸡毫进行书法创作至少在宋代就已出现,黄庭坚就“曾在湖湘间用鸡毛笔,亦堪作字。盖前辈能书者,亦有时乘兴不择纸笔也。”明代
董其昌也曾以鸡毫临抚过杨凝式的草书。此实为古代
书家兴之所至,偶一为之,并未把鸡毫作为主要的创作工具。清末民初,上海高邕之亦能用极软之鸡颖作极硬之字。但以鸡毫作书取得大成就、产生大影响的当首推天津的张体信。其以鸡毫作隶前无古人,气韵之生动更启发后学。笔下如金刚杵,墨酣笔畅,高古浑厚,典雅恣肆,荡气昂然,颇具张力,汉碑的体态、气息在其笔下出现了新的生机。康有为曾高度评价张氏书法“根抵两京,意境超绝,世所稀有,江北书家当以先生为巨擘。”张体信曾书“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五尺大联,一时有
康有为、高耀琳、高凌雯、华世奎、王守恂、刘嘉琛、孟广慧、张寿、王襄、金钺等为之题跋。
张体信一生不苟言笑,遇事判断
曲直,不畏权势,乡里颇有直名。宦游二十余载,以清贫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