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似旭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民主战士
张似旭(1900年—1940年7月19日),广东潮汕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修新闻学。1923年回国,任天津《华北星报》记者,后转东吴大学任教授。1925 年之后,张似旭主要在上海从事新闻事业和保险事业。1927年起,张似旭历任上海《国民新闻》总编辑、英文《大陆报》总编辑。1932年出任外交部情报司司长。1933年1月任中文版《大美晚报》董事兼经理。1940年7月19日在上海被日伪特务暗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似旭,广东潮汕人。1900年出生于广东饶平隆都白水湖乡。其父张固纯是地方的牧师,后执教于汕头华英学校,居家移居汕头市,张似旭便就读于汕头华英学校。毕业后,他远渡重洋,至美国工读哈佛大学,旋转如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历史与新闻学。1923年张似旭从美国毕业回国,任天津《华北星报》记者、1924年,在苏州东吴大学任教。1925 年之后,张似旭主要在上海从事新闻事业和保险事业。他曾任《大陆报》总编辑,并与伍朝枢共同组建国民新闻社。他还担任美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营业总监、保华保险公司总监,发起成立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并任社长,同时出任大夏大学商学院保险学教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的报纸上充斥着对国共合作进行诬蔑的不实报道。1925 年国共合作进行第二次东征之后,张似旭作为上海《大陆报》的特派记者,现场采访了东征后的胜利局面,在上海报纸上对国共合作的胜利成果进行了客观报道,澄清了报章上原有的不实之词。1927 年“四一 二”事件发生之后,张似旭出于民主意识,多次在报章上发表反对内战、维护安定的言论,因此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来,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压力释放了张似旭。
1932年,张似旭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曾参加淞沪停战协定谈判,因对政府外交政策失望,同年决然辞职,专心从事新闻事业和保险业,成为中文版《大美晚报》的全权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阴谋暗杀争取民主和人权的爱国人士。1932年7月,应著名民主人士王造时的要求,张似旭在《大美晚报》上曝光了蓝衣社拟暗杀的包括鲁迅在内的三十多人的名单,从而使国民党当局的迫害阴谋破产。这一报道间接保护了列入暗杀名单的大批爱国进步人士的安全。
宣传抗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似旭与上海一 些上层爱国知识分子一起,组织爱国团体“国际情报处”,搜集敌伪情报。他还出任该团体的对外宣传机关“国际问题研究会”的主要成员。1938年,宋庆龄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上海分会,张似旭成为上海分会的主要成员。他与分会其他爱国人士一起组织新四军战绩展览,多次发起支援新四军的募捐活动。抗 战期间,张似旭以《大美晚报》为舆论阵地,不遗余力地进行抗日宣传,激励民众的抗日情绪。他聘请朱惺公柯灵、潘大年等持爱国进步立场的文化人士主编《大美晚报》的《夜光》副刊、《大美报》的《浅草》副刊,大量刊发宣传抗日爱国的文章。
1939年,在大片国土沦陷,沦陷区人民陷入苦闷情绪之时,身处孤岛的《大美晚报》连续发表了一组题为《民族正气——中华民族英雄专辑》的文章,介绍文天祥、顾炎武等人的爱国事迹;同时连载《汉奸史话》,鞭挞历代出卖国家利益的丑恶人物。这些文章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汪精卫公开投敌后,《大美晚报》刊发《改汪精卫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进行辛辣讽刺和严厉鞭挞。
遭遇暗杀
《大美晚报》的抗日宣传活动使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汉奸恨之入骨。他们多次对报社进行打砸,并以采取爆炸行动加以恐吓,还通过租界当局勒令停办《大美晚报》。对于张似旭本 人,他们采用寄子弹、寄死人断手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企图阻止张似旭的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日伪特务暗杀了《大美晚报》编辑、爱国报人朱惺公,张似旭等为朱惺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表示“再接再厉,一死一继”,决不改变抗日爱国的立场。1940年7月,汪精卫以伪行政院长的名义发布命令,公开通缉张似旭等83名在租界内公开从事抗日爱国活动的各界人士。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和亲友的担心,张似旭表示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宁死无悔,决不会逃跑。1940年7月19日,张似旭在静安寺路起士林咖啡馆遭日伪特务暗杀,为国捐躯。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12 05:1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