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山
民国初期军事将领
张云山(1877年—1915年),字凤岗,出生于陕西长安,民国初期军事将领。1900年投清军董福祥部当兵,后加入哥老会。1905年任新军的司号长。1908年任陕西陆军混成协司号官。1910年与井勿幕等在大雁塔召开同盟会与哥老会结盟会议。1911年10月参与发动陕西武装起义,成立军政府,任调遣兵马都督,并率部在乾州(今乾县)与清军激战。1912年被袁世凯授陆军中将衔和秦军第一镇统制。不久,改任陕军第一师师长。1914年第一师缩编为混成旅,任旅长兼陕北镇守使,受袁世凯亲信陆建章的排挤。1915年7月因忧愤咯血而死。
人物生平
张云山,字凤岗,长安县太乙宫西新庄人。1877年出生于贫苦农家。曾祖父祥,祖父清贵,父玉信,皆为农户。云山父母早逝,留有云议、云彦、云山兄弟三人。云议、云彦因家贫出外谋生,云山由族人五婆老人收养,幼即失学,帮人劳动,从小喜看旧戏,对戏中关云长、岳飞、包公等清官名将最为仰慕。云山有胆识,善击剑,一次与乡人到翠华山打猎,途中遇豹,乡人皆退避,独云山持枪上前将豹击毙,勇敢之名传遍乡里。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董福样勤王军护送到西安避难,云山于是年投效董军充当号兵,后转战西宁、新疆等地。因他精力充沛,打仗骁勇,积功升任都司(为正四品武官分领营兵)。1905年云山回陕,在新军中任司号长。1908年新军由常备军扩编为陕西陆军混成协时,升任司号官。云山由于为人耿直,待人诚恳,颇得下层官兵拥戴。
云山早在董福祥部就已加入哥老会(明末清初民间秘密反清组织),回陕后,通过理门公所(当时公开戒烟机构)负责人夏连生与哥老会在西安的黄大爷结上关系,陆续把新军中的号目、号兵等介绍加入哥老会,从此,他的影响与力量日新壮大。
1908年陕西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井勿幕二次回陕发动革命,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选举李仲特为分会会长,决议联合新军中慕亲会、哥老会,刀客等在中下官兵中影响颇大的会党共同行动,并派钱鼎(字定三,白河人,同盟会会员、哥老会成员)张宝麟(字仲仁,紫阳人,同盟会会员,哥老会成员)代表同盟会向张云山进行联系,经过两、三个月的组织活动与宣传,使张云山及哥老会其他头目也都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宗旨,云山表示愿意接受“驱除掳,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答应双方采取联合行动。云山为了扩大影响:壮大力量,开山堂“通统山”自任山主,一次吸收一千多人,同盟会方面有影响者如井勿幕、胡景翼等也加入,云山的声誉与地位大大提高。
为了同盟会与哥老会关系的巩固与发展,井勿幕、钱鼎、张云山等人发起,1910年7月9日(农历六月初三)在大雁塔召开会议。届时到会者有:井勿幕、李仲三、张云山、万炳南、钱鼎、张宝麟、胡景翼等双方重要人物30多人,时称36弟兄,歃血为盟,共图大举,并在神前宣布誓词。此次会议,影响很大,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哥老会的团结,为后来的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震动全国,在陕清朝官员大为惊慌,对于在新军中各会党的革命活动严加防范,并下令由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三)起,把新军二标一、二、三营陆续开往岐山、凤翔、宝鸡一带听候行止。云山等人得悉此讯,感到原定于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起义日期已缓不济急,必须立即改变计划。即由钱鼎、张宝麟、张钫等于夜间去见同盟会中影响较大、时任新军协司令部参谋官兼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研究应急对策,商定于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上午9时在城西林家坟召开有各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10月22日本为发饷日子,各方负责人物均藉故先后聚集林家坟开会,公推张凤嬲为首领,钱鼎为副首领,决定于上午11时发动起义。当日为休息日,清兵多四下游逛,起义军首领占领了城内军装局,成立起义总司令部,定名为秦陇复汉军,张凤翔为临时大统领,通电响应武昌起义,以旗人聚集地满城为进攻目标,于23日拂晓开始攻城。钱鼎、张云山、万炳南率部队从西面进攻;张凤翱率队从南面进攻,经过半天激战,于下午攻破满城。清守将文瑞投井自杀,满城战事旋告结束。西安所有其他武装部队,纷纷响应。军装局总司令部亦移至高等学堂,开会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张云山为调遣兵马都督,成立军政府。接着由张凤翱、张云山先后发布安民告示及白话檄文,要求会党及市民严守纪律。当起义军发动之后,清高级官吏闻惊丧胆,如鸟兽散,隐藏民家或商号,后经查获,由军政府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有的关押待处,有的交保释放,有的遣回原籍,一时混乱局面趋于稳定。根据《清史稿》记载:“陕西辛亥起义军,攻破满城,旅兵之死于此役有名册可稽者,凡千余人,官兵丁之家属遇害及自尽者尤众。论者谓:各省驻防,于辛亥国变,以西安死难为最烈且多云。”
此时清朝卸任的陕甘总督升允(蒙古族人)一听新军起义,连夜逃往甘肃。清政府为了镇压陕西革命运动,任命升允为陕西巡抚兼办军务。升允调动清军马国仁部攻陷长武,进逼邠州(今邻县),云山闻知西路吃紧,即向军政府自告奋勇,率向字营(即以哥老会头目向紫山部为主的营)等开赴西路,在长武冉店桥带和清兵展开激战。清军极力顽抗,云山浴血苦战,杀退清兵,使局势转危为安。此时河南清军亦攻陷潼关,东路告急。大统领张凤翙亲自前往督战,张云山被调回主持防务。不久,潼关收复,而升允又调来甘肃清军张行志、陆洪涛、马安良、崔正午等大量部队由陇南、泾川分南北两路再犯陕西。长武、邠州、汗阳、陇州等地相继失陷,情况极为严重。云山急赴乾州(今乾县)堵截敌军,坚守城防。这时万炳南副大统领亦在凤翔被围求援,辛亥革命果实能否保存,危在旦夕。张凤刿亲率粮饷都督马玉贵及标统谢采臣等部队驰援乾州;又调北路招讨使井勿幕派标统胡景翼与清兵大战于三水张洪镇(今旬邑一带);调驻同州(今大荔县)的东路节度使陈树藩率标统严飞龙部(由游侠刀客组成)等支援山西革命的部队回师由临津渡河为进攻礼泉清兵主力;而又以王一山、杨叔吉等组成炸弹队扰敌后方;调王荣镇、王荣海、杨汝林三部(多为哥老会成员)与临潼曹印侯组成敢死军增援凤翔;调副兵马都督吴世昌(哥老会会员)率驻守咸阳的董雨麓、杨仁天等部迎击西来清军,一时各线同时抗敌,紧张异常。此际,云山坚守乾州城防以牵制大量清兵。云山与清兵在此对峙83天,历经大小数十战,以致城无完堞,死伤枕籍。云山身先士卒,日夜巡城督战,还手执军号吹奏各种号音迷惑清军,故清军虽多次使用云梯爬城,挖掘地道,派人诈降等手段均未得逞。
1912年1月12日(民国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帝被迫退位,并下令各地清军停战进行和谈。陕西唯升允占据礼泉拒绝谈判,并将云山派去谈判的代表雷恒焱残酷杀害。直到在乾州的清军将领马安良向云山来函求和,达成协议签字。升允陷于完全孤立,始知大势已去,才不得不下令入陕的甘肃清军各部退出陕境。此时在东路的征东军兵马都督张钫,亦已和河南清军将领赵倜达成协议,东西两路战事全面结束。
是时已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给光复有功的张云山授陆军中将衔,补秦军第一镇统制。不久,为了削弱各地起义军实力,袁世凯又令张凤翙缩编陕军,遂将云山部队缩编为第一师,云山任师长。
光复后,在军政府各方努力下,诸事渐趋就绪。但在哥老会方面,虽积极参加了辛亥起义且在战斗中起过很大作用,而终因是一带封建色彩的秘密组织,人员复杂,政治目标与行动纲领均不甚明确,辛亥革命的成功,哥老会中有人以为哥老会出头之日已到,所以云山与张凤翔之间也颇多歧见。当时二人一在南院,一在北院,俨然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后经主持军政府参谋处的郭希仁与云山的参谋军务兼秘书长宋伯鲁等人从中多次调解,规以大义,二张关系逐渐好转。经过双方的主动接触,都表示要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后张凤喇又派云山率部队剿抚在周至、眉县、凤翔等地溃军散勇,安定了地方。
云山公余,常请当代名流纵谈古今名将铁事。或读书写字,思想较开通,提倡男剪发辫,妇女放足,在省乡创立同志小学和免费医疗的普云堂药铺多处,赞成张凤翔禁种鸦片的主张,曾亲自率人到盛产鸦片的兴、武、扶、眉等地召集民众宣讲禁令。但云山仍受旧思想局限,慕求清官、名将美名,甚至仿铁面无情的包拯,常在台上设置铡刀以示众人,又过分热心于哥老会势力的发展,采取不适当手段,曾引起人们对他的反感。但云山尚能从谏,也受到时人称颂。如一次在扶风县,决定将27名罪犯枭首示众,后长安人郑子屏因公到此,得知此事属冤案,面见云山说明情况,云山着人查核属实,当即将人释放,予以慰勉,并严办了办案人员,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1914年4月,河南农民起义反袁军白朗,攻陷商县,进军大峪,西安戒严。张凤翱率队出击,云山担任城防,部署周密,人心安定。既而白朗西去,袁世凯派亲信陆建章以追剿白朗为名,率北洋军第七师进入陕西,驻在城东附近。袁又电张凤翙入京任将军府扬威将军,而以陆建章为陕西将军(辛亥革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的各省军事首领为都督,这时已改为将军),独揽陕西军政大权。陆建章秉承袁世凯旨意,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裁汰缩编陕军,又将云山由第一师师长缩编为混成旅旅长兼陕北镇守使,虽给云山名义,但设置种种障碍,使云山不能到任,且多方施加压力。云山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欲反抗不得,只得屈意奉承。直到货尽财竭,陆仍步步相逼,竟于1915年7月使云山忧愤腹胀而死,终年仅39岁。云山暴卒后,各方反响甚大,陆建章为了蒙骗世人,假意呈请袁世凯以云山原为陆军中将衔,特按上将级别从优议恤。
云山无子,以其二兄彦之子为嗣,于同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初六)葬原籍长安西新庄东南附近。宋伯鲁撰文并亲书云山墓志铭,追述其生平。
人物评价
张云山作为会党首领,作为军事指挥官,作为同盟会一员均有其可取的地方。作为会党首领,组建通统山,与同盟会共同起义,推翻清王朝在陕西的腐朽统治:作为军事指挥官,他在当任兵马都督期间尽心尽力,身先士卒,他既心系总的战局,又能固守战略要地,独挡一面,在西线与清军进行拼死的抵抗,有力地保障了革命的省会西安的安全;作为同盟会一员,他尊重领导,听取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安危。实事求是地讲,尽管在陕西辛亥革命中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特别在大力扩张洪汉码头方面是犯了较严重的山头主义的错误,但平心而论也是功大于过,更何况有些事情同盟会方面也有做得不够妥当的地方,引发或导致了事态的失控。所有这些的经验教训都是值得后人认真反思与研究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0 12: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