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皎(1903—1932年)字伯英,陕西横山人。1924年在榆林加入中共地下党,辗转宁夏、甘肃、北京等地进行地下活动,1929年,同谢子长、刘志丹、高岗等在陕北从事兵运。张东皎成功打入国民党王子元部任副团长。1931年8月,张东皎代理国民党靖远县县长。同年冬,陕军入甘,该部改编为甘肃宣慰使属警备第三旅,张东皎任该旅副旅长。1932年春,谢子长到靖远组织张东皎发动兵变。兵变失败,谢子长、张东皎等出走兰州继续组织起义工作。5月30日,又在水泉正式成立“中国工军红军陕甘游击队”,王子元派周维邦为总指挥,进攻红军游击队。张东皎受命在大山峁迎击敌人。敌人凭强大火力多次组织进攻,均被游击队打退。张东皎又率部分游击队员在花岔沟绕到敌后,穿插袭击敌人,击毙周维邦,敌军溃退。张东皎不顾安危,动员旧部参加起义,被溃兵打伤俘虏。张东皎严词拒绝敌人威胁利诱,被残酷杀害,年仅29岁。
人物生平
张东皎,陕西省横山县人,又名张长发,字伯英,小名闰月。1903年出生于高镇乡张家村一户较为富裕的自耕农民家。张东皎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横山县第一中学。张东皎目睹了家乡人民的悲惨遭遇,深感旧社会的黑暗,激发起渴求光明、救国救民的愿望,一心向往革命。
1924年,张东皎在陕西榆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辗转于陕西、宁夏、甘肃、北京、南京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29年冬,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派共产党员打入国民党部队,开展兵运工作。次年春天,张东皎和谢子长、刘志丹一起被党组织派到宁夏盐池县搞兵运工作。盐池县国民党驻军团长王子元与谢子长、刘志丹是同学,又是义结金兰的“把兄弟”。利用这种关系,张东皎担任了15团副团长,以此身份作掩护在该团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30年秋,王子元团移驻甘肃省靖远县。以军训为名,15团成立学兵队,张东皎任队长。张东皎等人将陕北派来的党员和进步青年集中在学兵队学习,进行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根据当时革命活动的需要,张东皎在该队成立了党的特别支部,由他任书记,高岗任副书记。特别支部积极与陕北特委、安边、定边、靖边区党委秘密联系,确保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张东皎在靖远县城办起教导队,对部队中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集中进行军事知识训练3个月,让其掌握军事知识,毕业后回连队担任班长,使党牢牢掌握了部队的基层力量。
1931年7月,张东皎被委任为靖远县长。这一年冬天,陕军孙蔚如入甘讨伐雷中田,王子元部被改编为宣慰使署警备第3旅,王子元任旅长,张东皎任副旅长。这时,王子元部队中,共产党组织的力量迅速壮大,由支部发展为团党委,下设军官、士兵、教导队3个支部。党组织力量的壮大和张东皎在敌军中取得合法地位,为后来起义创造了组织基础。
1932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向张东皎传达了发动兵变的指示。张东皎积极执行上级决定,他利用王子元对他的信任,首先动员王子元起义。然而,王子元听信他人挑拨,扣押了张东皎和中共党员王儒林。事件发生后,经党组织营救,王子元礼送张东皎出境,释放了王儒林。
张东皎离开靖远后来到兰州,和谢子长、焦维炽及兰州工作的杜润滋、邬逸民、吴景等人在闵家桥策划了靖远第二次起义。这期间,适逢王子元派倾向革命、赞成共产党主张的警三旅特务连连长杜鸿范来兰州领取枪支。张东皎抓住时机,和杜鸿范商议插旗建军计划,得到杜鸿范的认同。时隔不久,杜鸿范将所领到的步枪、子弹、军装交与谢子长。张东皎和其他同志又从多个渠道筹措了部分枪支和经费。他们将武器弹药运到靖远水泉堡,做好建立武装根据地的准备。
1932年5月30日,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在水泉堡正式成立,后来又改名为陕甘游击队第3支队。游击队活动在靖远、海原、会宁、榆中、景泰五县一带,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要粮要款”“扶助工农大众”的口号,深得民心,很快发展到400多人。
王子元得知他的枪支弹药在兰州被截后,即以周维邦为总指挥、梁占胜为副总指挥,率部兵分两路向游击队驻地水泉堡袭来。在谢子长等人的指挥下,游击队击毙周维邦,打伤梁占胜。张东皎占据有利地形,指挥游击队员猛烈射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向敌中旧部喊话时,不幸被敌人打伤,滚下山坡被俘。敌人威逼利诱让他招降游击队,张东皎严词拒绝,当场被敌人杀害,时年29岁。
后世纪念
张东皎墓
张东皎墓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1988年被平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