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林 ,1968年⽣于河南郸城,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现⽣活⼯作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学艺术学院⾼研班导师、特聘教授,清华美院⼭⽔画⾼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师范⼤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曲⾩师范⼤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陵画展⾦奖获得者。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从张东林的作品中,我们⼏乎看不⻅那些传统的、程式化的技巧对他的影响,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个⾮常注᯿写⽣的画家。不过,事实上他很尊᯿传统和很注意向古⼈学习,只是他善于消化古⼈的经验,承继古⼈的⽂化精神⽽不流⼊表⾯技巧的模仿。在《泛区故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专注于表现层林叠嶂的⼭ᰀ中那些千姿百态的树⽊,然⽽从树⼲的刻画到树梢的描绘,没有运⽤传统⼭⽔的⽅法,反⽽处处能看到他新鲜、细致的写⽣状态。
写⽣带给张东林的不仅是树⽊的外形和姿态,同时让他体会到实景中的透视,以及树⽊在环境中光和影对它的影响。因此,他作品中的构图与传统⽂⼈画不同,很多近处的房屋、院落、树⽊采⽤了焦点透视⽅法。通过很多层的晕染和皴擦,表现出屋檐的投影、树⼲的暗部和阴影,灰度⾮常丰富,似乎是⼀张特别结实的素描⻛景。但是细看则会发现,它⼜与素描造型迥异,它是⼀幅地道的中国画,因为张东林完全是⽤中国画的笔墨去描写的,作品深处呈现出传统艺术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面貌,也称“工笔”山水。张东林的密体山水保持了传统工笔山水画精勾细勒的用笔以及准确地描绘对象,并富于书法意味的形式特征,但他却不再像古人那样去画几无人烟的观念性山水,也很少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生山水那样画一定视野内可见的风光名胜或梯田沃野,而是拉近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把家乡黄河故道的山林景观纳入了他的山水画创作领域,且独出机杼地把他所熟悉的密林老树作为画面的主体,以密集而单纯形象的不断重复构成画面层次繁复的场景。张东林这种以树木为中心辅以村舍、云烟、土路、人物等造型元素反复组合和排列的画面,有很强的叙述性,构成了画家一种与众不同的山水视野,显示出画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这是张东林密体山水的最大特色。
题材的开拓与表现内容的嬗变使张东林在笔墨的表现上,难以从传统的长河中寻觅到可供参照的蓝本,他只能通过直面生活“师法自然,中得心源”迈出突破性的一步。这批作品突出展示了张东林构图置变的能力——不是依照模式化的传统套路而是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象中挖掘,不是简单地搬挪写生而是有创意的构建。他以细勾、细皴、细染、细点为主要画法,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错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画得坚实,把密集画得空灵,如同老僧补纳一般,画得很从容,很细密,但绝不迫塞。他的每幅画中所必需的元素都是齐备的,有线有面,有点有皴,有大有小,有虚有实,有浓线与淡线的映衬,有粗线与细线的对比,有曲线与曲线的穿插,有黑、白、灰的交叉分割,不仅表达出画家的那种平和与谦恭的心境,还串起了画家的童心、爱心、乡情、乡恋。他画那里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现的是那珠玉般的童年记忆,展示的是平平淡淡山里农家人与自然相融于一的图景;他画那里的榆树、杏树、槐树、枣树,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每一株树都是一首生命之歌,都是他深情厚意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