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zhāng、zhàng,此字始见于金文,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引申义指开,展开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弓,长声。战国文字中燕文字“张”字所从的“弓”、“长”下部均加饰笔,“弓”或在“长”下部。楚文字“张”字或作图A,所从“弓”像“人”形,“长”上部加短横为饰。秦印“张”字或作图B,为《
说文》篆文所本。《
说文》:“张,施弓弦也。”本义是拉紧弓弦,与“弛”相对。《诗·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已经拉紧弓弦,已经夹挟着箭)《包山楚简》189:“州加公张。”“张”,姓氏。这些意义的“张”字读为zhāng。《集韵·漾韵》:“张,自侈大也。”《左传·桓公六年》:“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这种意义的“张”字读为zhàng。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弓部】陟良切
施弓弦也。从弓长声。
说文解字注
𢻱弓弦也。
𢻱各本作施。今正。𢻱、敷也。张弛、本谓弓施弦解弦。引申为凡作辍之称。礼记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从弓。长声。
陟良切。十部。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部】张〔古文〕弡《唐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帐平声。《说文》:施弓弦也。《礼·曲礼》:张弓尚筋。《仪礼·鄕射礼》:胜者执张弓。
又《广雅》:大也。《诗·大雅》:孔修且张。《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
又《广雅》:施也。《史记·武帝纪》:张羽旗,设供具,以祀神君。
又《广韵》:开也。《老子·道德经》:将欲翕之,必故张之。
又《韵会》:设也。《史记·曹相国世家》:取酒张坐飮。
又施弦曰张。《前汉·董仲舒传》: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又罗取鸟兽曰张。《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注:弧张,罿罦之属。《后汉·王乔传》:自县诣台朝,辄有双凫飞来,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又计物之数曰张。《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后汉·明帝八王传》:宠有彊弩数千张。
又星名。《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正义》:张六星,六为嗉,主天厨飮食,赏赉觞客。
又譸张,诳也。《书·无逸》: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又蹶张,以足张弩也。《前汉·申屠嘉传》:以材官蹶张。注: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师古曰: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张者曰蹶张。
又乖张,相戾也。司马贞《补史记序》:其中远近乖张。
又姓。《广韵》: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出淸河,南阳,吴郡,安定,炖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诗·小雅》张仲孝友。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亮切。音帐。《广韵》:张施。《集韵》:设也。《周礼·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张事。《前汉·王尊传》供张如法而办。
又《韵会》:自侈大也。《左传·桓六年》:随张必弃小国。《释文》:张,猪亮反。
又张弦之张,亦音帐。嵆康《琴赋》: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亮。
又与胀通。《左传·成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注:张,胀满也。
又与帐通。《史记·高帝纪》:复留止张飮三日。注:张,帏帐也。
又《左传·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张脉偾兴。疏:血旣动作,脉必张起,故言张脉也。《释文》:张,中亮反。
又雄张。《后汉·班超传》:于寘王雄张南道。注:雄张,犹炽盛也。张,丁亮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展示
音韵汇集
方言集汇
◎赣语:drɔng1
◎粤语:zoeng1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n),<姓>(t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