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慈寺,又称王子庙。也称王子庙,一座寺庙,却分成前庙和后庙两个部分,而且前后两庙,又分居敖汉三大河流之一的孟克河两岸。弘慈寺前庙系敖汉三任扎萨克扎木苏主建,后庙系敖汉九任扎萨克达尔玛吉尔底所献,前后两个庙均出自王爷,故人们皆称其王子庙。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
历史故事
王子庙,即弘慈寺,一座寺庙,却分成前庙和后庙两个部分,而且前后两庙,又分居敖汉三大河流之一的孟克河两岸。这是为何呢?
其原因须从敖汉建府与迁府说起。
么元1636,(清崇德元年),清帝皇太极封敖汉部长班第为扎萨克多罗郡王世袭罔替。班第受封后,即在木头头营子乡木头营子村东固尔班图勒噶山下建造了敖汉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府,是为蒙古敖汉部首府。
公元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班第之孙,敖汉第三任扎萨克扎木苏奉敕在敖汉王府南与王府隔河相望,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康熙亲笔题额,赐名弘慈寺,是敖汉扎萨克王府家庙。
公元1814(清嘉庆十八年),敖汉第九任扎萨克德吉特病死,经过王室内部一番争斗,出生在老哈河北岸的德吉特堂弟达尔玛吉尔底被推举继承王位。达尔玛吉尔底出身贫苦,曾为人放过牛,人谑称其为牛倌王。牛倌王袭位之后,面对王族内部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十分怀念在老哈河北故居的生活。于是,他便经常带着侍从,回到老哈河北岸出生地省亲访友。有一天牛倌王在喀拉乌拉山麓,遇见了学识渊博的燃吉木喇嘛嘎拉桑普日来扎木苏。两人一见如故,从地方风情到冶理地方,谈得十分投机。经燃吉木喇嘛的指点,他增强了治理旗务的勇气,并做出了北迁王府的决策。他决定了北迁王府的原因有二:其一,他是老哈河北岸人,亲朋故友都在老哈河北,王府这里没有他的政冶优势,只有迁府河北,才能加强他的社会基础。其二,由于汉人涌入,蒙地放垦,当时敖汉中部与南部已是牧场日少,草木渐稀,只有占据老哈河北岸牧场,才能维持住敖汉蒙古人的生计。
有了打算,牛倌王便开始了迁府的准备,他为稳定局面,不致迁府引起人心波动,先在老哈河北毕其格乌兰哈达山右侧,建起了一处行宫。行宫建成后,他经常居住在这里,除了特殊的重大事情,一般旗务,都在行官处理。
这样过渡一个阶段,他见迁府时机已经成熟,便宣布在行宫常住下来,将行宫定为王府。就这样,敖汉旗王府便由固尔班图勒噶山下迁到了毕其格乌兰哈达山下。而原来的府第却没有破损,牛倌王将它献给了弘慈寺。经过弘慈寺的改建,即成为该寺的后庙。而原寺庙,遂名前庙。就这样,本来是王府、寺庙隔河相望,变成了一寺两庙隔河相望。
弘慈寺前庙系敖汉三任扎萨克扎木苏主建,后庙系敖汉九任扎萨克达尔玛吉尔底所献,前后两个庙均出自王爷,故人们皆称其王子庙。
王子庙有了后庙之后,香火愈盛,喇嘛增至五百余人,庙舍拥有二百多间。庙内建有五个拉僧,一个独官,并有葛根仓,喇嘛仓,晨钟、暮鼓楼,四大天王殿。山门上高悬满、汉、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御赐“弘慈寺”匾额,还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备的学部,成为当时敖汉境内第一大喇嘛庙。
在这敖汉第一大庙内,曾培养出许多功果显著的喇嘛,其中较著名者有两人值得一提,一是那顺敖其尔,一是哈日格巴拉登。
那顺敖其尔,清末人,死于民国年间,精于医学,曾编辑蒙医书三部一典,其书稿尚存于今人之手。
哈日格巴拉登,系前清人。据说他幼年顽皮,不认真学经,后被送到西藏深造,入藏后仍不用功,老喇嘛便命令他骑在布满蒺藜的墙头上,硬给教训过来了。后来,他成了一位造诣颇深的大喇嘛,据说还跟五世达赖论过经。
后来,弘慈寺前庙起了一场大火,庙房被烧毁大半,事后查清,此次火灾,是由一个喇嘛点蜡不慎引起的。
火灾之后,敖汉王府虽又集聚了大量香资,对该庙进行了重修,但再也没有原先的气派了。当今庙地附近村民多说前庙建造年代晚于后庙,其实是应该是重修的这座前庙晚于后庙。
重修前庙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在金丹教事件中再次烧毁。其后庙于1934年遭损坏一次,到1947年土改时被彻底拆除。
现在,滔滔的孟克河水仍从这里穿过,而位于孟克河两岸的弘慈寺前庙与后庙已荡然无存,只有一株老态龙钟的古榆,作为这里曾是康熙大帝亲笔题名的弘慈寺的见证,飘摇在滚滚东流的孟克河北岸。
弘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