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论相搅
宋真宗时期开始施行的政策
异论相搅政策,始于宋真宗,其意图在于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政见,从而互相制约,强化君权。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政治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而且客观上促进了言论自由,但同时更为致命的是----它也使中央的政令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实行,甚至直接导致了宋朝的衰落和灭亡。
天禧年间
(公元1017年—1021年),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所谓“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牵制。
熙宁年间
(1068—1077),王安石对此颇为反感:“若朝廷人人异论相搅,即治道何由成?”可是宋神宗实际上仍然坚持这一做法,在把旧党首领富弼的女婿冯京任命为枢密副使之后,又将他先后提拔为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使,以致冯京成为了旧党在宰执集团内部的旗帜。针对这件事,李焘指出:“足明神宗于安石未始专任之。”宋徽宗亲政之初,实行所谓“邪正杂用”,旧党韩忠彦、新党曾布同时担任宰相,更是典型的“异论相搅”。
咸淳年间
(1265—1274),贾似道权倾中外,宰执大臣中依旧有人敢于他作对。宋度宗把程元风任命为宰相,贾似道“恐其侵权”。贾似道对宰相江万晨加以“笼络”,但江万里“微露锋颖”,公然当众指责贾似道。何况按照制度,宰执大臣还受到台谏官员牵制。熙宁元年(1086)正月,侍御史刘挚指出:“祖宗以来,执政臣僚犯公议,一有台谏论列,则未有得安其位而不去者。”“未有”二字不免强调过分,然而这种情况毕竟不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18
目录
概述
天禧年间
熙宁年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