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枝麒麟菜(拉丁学名:Eucheuma striatum)是红翎菜科麒麟菜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区。
传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首次记录
1985年5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菲律宾引种异枝麒麟菜,先后在海南琼海、澄迈沿海进行了生态学和人工栽培方法的试验。1999年进行了大面积人工养殖试验。
定殖
异枝麒麟菜的人工养殖是根据其出芽繁殖,即营养体繁殖的特征,利用营养枝进行的。当一棵异枝麒麟菜生长到一定大小之后,将藻体切(分)成数株,便成数株种苗。这种“分切”藻体作种苗的方法,既不影响种菜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加快种苗的再生速度,故发展养殖种苗来源较易解决,便于扩大再生产。养殖方法,可视不同海区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养殖,如筏式垂下养殖、海底固定式单线挂养、乳胶圈绑苗播种法等。但以筏式垂下养殖效果最好。
异枝麒麟菜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从种苗养殖开始到收获大约需2个月左右时间,鲜重增长20倍左右。一株重150-200g的菜苗经过近3个月的生长,藻体重量可达4-5kg,日增长速度要比我国养殖的琼枝(E. gelatinae)快4-5倍;亩产量可达400公斤干品以上,如果适时采收尤其在夏季采收,其含胶量可达53%以上。而且它不需要依附珊瑚,是我国南方很有发展前途的海水养殖新种。
来源与分布
异枝麒麟菜原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的硫球群岛。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台湾省、西沙群岛等地。
基本特征
异枝麒麟菜生长的最佳适温范围是25-30℃,24℃以下则生长速度逐渐减慢,20℃以下时生长基本停止,有的藻体部分组织开始霉烂、死亡。异枝麒麟菜是好光性海藻,光强在7000 lux时,藻体生长速度最快;光强在3000 lux时,藻体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异枝麒麟菜是海洋狭盐生物,盐度比较高且相对稳定才适于它的生长,其适宜盐度一般在海水比重1.020以上。近岸处有时受雨水影响,比重下降到1.015时,短期内对异枝麒麟菜的生长还很有利,但若继续下降则藻体发生腐烂现象。生长的水层一般在50cm左右为宜,大于90cm则生长速度减慢。异枝麒麟菜对海区透明度的要求一般在10m左右。适应性强,在亚热带环境,能在不同类型的海区养殖。由此可见,异枝麒麟菜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性海藻。
生态影响
(Ecosystem):
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热带性海藻,是当今世界上制造卡拉胶的主要原料。麒麟菜也是副食品之一,所以它是海藻栽培养殖中的重要品种,也是热带亚热带海域藻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除食用外,还有一定药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