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而钗》四卷二十回,是明代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小说集。四集二十回。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内容简介
《弁而钗》,共四集,分别以《情贞纪》《情侠纪》《情烈纪》《情奇纪》为题;每集五回,演故事;全书共二十回。
《情贞纪》叙江都县书生赵王孙,年方十五,被二十岁翰林风翔看中。风化名涂遇之,与赵同学,百计挑之,两相成奸。风声渐透,赵被迫回家,风也离走。后赵在风的暗助下高中二甲,官至吏科给事中。风以忤中贵坐斩,举朝缩舌,赵不避权势,批鳞拽裙痛哭流涕,立白其冤而使其得免。二人遂弃官,世世相好。
《情侠纪》叙天津张机,文武双全,为抚台所重。王飞豹及其两女女英、女杰均武艺高强,然比武时均败于张机手下。由抚台说合,张机与两女成婚。天津另有才子锺图南,好男色,慕张生,引以成奸,两相情重。锺先赴京考试得中,赴陕内茈贼行功。张后亦中探花,并屡建武功。张、锤两人均封伯封侯,然相见之时,扰就榻了相思之债。均退隐,子女联姻,世代相好。
《情烈纪》叙浙江苕溪文韵,原与奉乡财丰万噩之女定亲。因文父早死,万欲赖婚,诬陷韵兄为盗,致使兄弟入狱。狱卒不平,放出文韵。文韵外逃,无以为生而为戏子,得到刁、子云汉的赏识,两相情笃。有恶霸乜仪宾欲强占文生。文汁难免,乃求九百金卖身与乜,以供云进京考试,而自己以死殉情。慈航大士感其贞烈,授以聚形符护身诰,许他完形,卜续情缘。云终中进士,为文报仇雪恨。文则后归南海为神,总管海事。
《情奇纪》叙福建闽县人李又仙,因父运粮被盗入狱而卖身救父,入“南院”,充男妓,受尽苦难后被监生匡时救出。不久,匡被诬害,满门抄没。李又仙设计救出匡子鼎,扮作道姑,将鼎抚养成人。匡鼎终于高中状元,悉明原委,雪冤报仇,合家团圆。李又仙则悄然离去,入山为道。恢复真相。他原是玉华真人转世,后冗入武夷山不知所终。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卷四“情奇记”末已谈到以“八千女鬼”影射魏忠贤事,必作于魏忠贤在崇祯元年(1628)事败以后。
《弁而钗》的许多诗歌韵文及情节来源于《
型世言》《
封神演义》《
双双传》等小说,这表明《弁而钗》不是独创的而是编创的。《型世言》约编刊于崇祯五年(1632),又据文中的称呼与避讳等内证,可知《弁而钗》成书于崇祯五年至崇祯十七年(1632—1644)。
人物介绍
文韵
文韵的父亲曾做过官,不幸早逝,于是文韵家道中落。文韵曾与同乡财主之女订婚,但是在文韵家道中落后,财主决意悔婚,还买通大盗来害死文韵。文韵有幸得救,但无以为生,于是加入戏班。书生云汉,字天章。云汉慧眼识珠,不仅一眼看出了文韵的文人身份,还认为文韵是“尘埃中济时宰相”,即为不同凡响之人。后来,文韵不得不流离扬州,云汉相伴到底。重新组织戏班,赚钱供天章读书。然而,文韵又遭人暗害。为表明自己对云汉之情,文韵自杀而死,以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自己的爱情。然而,对于文韵来说,这还仅仅不够。文韵在观音帮助下,聚魂成形、借尸还魂,以助云汉断案,还赠给了云汉一段美好姻缘。这样彻底地了却自己的心愿,文韵才能安安心心地去得道成仙。
李又仙
李又仙是福建闽县人,“读书好学,尚节气”,为筹得银两搭救父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约卖身南院。沦落南院后,“每借诗词抒发其冤抑不平之气’。因才气出众,李又仙“一时翰院推重,为南院第一人”。但并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李又仙心中所想。然而“天下事,一物有一物的受主,一人有一人的相知”。此人便是匡时。匡时为京中人,“任侠使气,济困扶危”。匡时在与朋友喝酒时,听到有人唱李又仙的《梁州序》,懂得了《梁州序》中的“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之情。为解不平,匡时寻到李又仙,听又仙道其苦、诉其怨。又仙之遭遇,令匡时生出怜悯之情。于是,匡时救又仙于水火之中,又欲送其返乡侍亲。盛情之下,又仙决定用三年来报答匡时知遇、救人之恩。匡时觉“些小事,我当任之”。此时,二人似与爱情无关。然而,“情”一事本来就难以道明,二人终究是“情好日笃”。于是,李又仙以女装嫁与匡时为“妾”,与匡时如夫妻般恩爱。这样,李又仙男扮女装,以身相许,三年而无人能识,为一“奇”。李又仙三年之期至,却正逢匡家遭陷害,匡家面临抄家。这时,李又仙本可以逃走,却力主存孤。为能将匡时之子好好地抚养长大,李又仙继续着女装,只是这回是扮作道姑。这样,主家不测,李又仙以道姑身份将匡时之子培育成才,飘然远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弁而钗》通过表扬男风中的高尚行为,企图通过这些高尚的行为来涤荡现实男风的肮脏不堪、乌烟瘴气,呈现男风规范有序、情深意厚的一面。
四篇小说的主旨足强调“情”,由情而演出“贞”“侠”“烈”“奇”的故事。其篇名似乎也接受了《情史》的影响。强调人情,是晚明反对用虚伪的礼教和道学来扼杀自然人性的、颇具个性解放色彩的一股进步思潮。因此,赞美真情的作品在总体上不应予以轻易否定。然而,在当时写情的作品主要是写男女之情。《情史序》即称“情始于男女”,希望以男女之间的真情“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以达到“情教”的目的。当时的文人敢于尊重“男女之情”,方面固然由于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由于有儒家经典可据:“《易》尊夫妇,《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情史序)但即使如此,像《情史》的序作者那样还说“专事男女,未尽雅训”,担心不能起列“广情”的作用,反而招致“导欲”的瞻名。而《弁而钗》所写之情,乃不是正常的男女之情,而是二男之情,是一种同性恋。当然,假如两个男子之间建立起—种真挚的情谊而又不损害他人,本当也无可厚非。然而这部小晓所描写的“情”,都是建立在违反人道的肛交基础上的变态行为,而作者对于这种“南风”虽有微词,但在总体上还是肯定的,甚至是赞美的。
艺术特色
综观四篇小说的主人公,有六点皆同:第一、风流倜傥,才貌双全;第二得到人间真情,双双相笃;第三、时乖运蹙,遭受磨难;第四、或因情而变,报仇雪恨,或叱咤风云,沙场显威;第五、必高中状元或进士,身居高位;第六、结局皆升仙普终,或子孙繁荫,世世通好。具备此六点,则为才子“全能型”形象。正因为作者是落魄失意、“一无所有”之文人,故虚拟小说,求“全”以寄托,正是官本位意识、才子意识、性意识受到压抑后的异化反映;生活中人们一无所有,笔下人物件件皆有;或生活中所无,正笔下人物所有。从而构成扑朔迷离、真假莫辨的“才子佳人”模式。
后世影响
《弁而钗》对重新认识、评价明末的话本小说编创方式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
《弁而钗》对后世写男风的小说有一定影响。清道光年间的《品花宝鉴》不少地方借鉴了《弁而钗》;书中相公苏蕙芳资助田春航中状元事,虽然是以脍炙人口的毕沅事为蓝本,或多或少也受该书卷三《情烈记》的启发。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藏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笔耕山房刊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1995年巴蜀书社“明代外说辑刊”排印笔耕山房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