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唐代白居易组诗作品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第一首诗主要写开凿险滩从发起到完成而船行无碍的过程,诗末预期此事必有福报。第二首诗主要写完工后水道畅通的现状,表达自己施慈悲以利后人的心愿,末二句明确地道出爱民的胸怀。
作品原文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
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及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求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於戏,从古有碍之险,未来无穷之苦,忽乎一旦尽除去之,兹吾所用适愿快心拔苦施乐者耳,岂独以功德福报为意哉。因作二诗,刻题石上。以其地属寺,事因僧,故多引僧言见志。
其一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其二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注释译文
①龙门潭:在龙门山下。②例:照例,大都。反:翻。 ③東缚:指用绳索捆缚船筏。④跣(xiǎn):光着脚。 ⑤悲智:佛教语。心地慈悲悲又有智慧。⑥发心:发愿,动念头。 ⑦於戏(wūhū):同“呜呼”。叹词。 ⑧忽乎:忽然。 ⑨拔苦:救苦。施乐:给予他人欢乐。⑩功德:佛教语。指行善事。福报:因行善而受到护佑报答。⑪寺:指香山寺。⑫事因僧:事由僧道遇而起。
其一
①金:指铜。殷(yǐn):震动,震动声。 ②剑棱:喻礁石似剑刃。 ③鱼贯:像鱼游一样前后相接。 ④振锡:僧佀云游时,持锡杖,行走则振动作响。导师:佛教语。引导众生成佛的人。⑤挥金退傅:白居易致仕前为太子少傅。这里暗用汉代疏广事。疏广以太子太傅辞归,将皇帝所赐黄金散与乡人。见《汉书·疏广传》。 ⑥相逐:相随。西方:佛教所说的净土。佛教徒修行以期往生西方净土。 ⑦尘沙路:佛教语。指法门(修行者所入之门)像尘沙一样多。
其二
①旦暮身:早晚之间就要去世的人。②通津:指畅通的水道。 ③朝胫:商朝暴君纣王想知道冬天早上涉水者不怕冷的原因,下令砍断他们的腿以观察。这里指序中“大寒之月,裸跣水中”的船工。胫,小腿。泛指腿。 ④比滩:长江三峡中的险滩,在今湖北秭归西。这里指八节滩。河汉:银河。古人设想银河水流平稳。 ⑤八寒阴狱:作者原注:“八寒地狱,见《佛名》及《涅槃经》,故以八节滩为比。”八寒地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寒冷的地狱。⑥慈悲:佛教语。慈指爱护众生而给予安乐,悲指怜悯众生而拔除苦难。
作品鉴赏
这二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冬季,白居易时在洛阳。白居易施舍家财开凿险滩,为劳苦百姓办成一件好事,欣喜不已,字里行间洋溢激情,奔放流畅。关心百姓疾苦,是他一贯的做法,佛教慈悲为怀的教义对他做此事也有很大的影响。第一首诗主要写开凿险滩从发起到完成而船行无碍的过程,诗末预期此事必有福报。第二首诗主要写完工后水道畅通的现状,表达自己施慈悲以利后人的心愿,末二句明确地道出爱民的胸怀。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分别就开凿的过程,凿通后河道畅利无阻的繁忙景象,工程得以实施的财物来源等作了简要交待。寥寥数语,表现出诗人晚年生活中,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首二句叙述险滩的开凿过程。古代铜、铁皆可称金,因此铁、金在此处是互文见义。“殷若雷”渲染声音的洪大,也展现出场面气势的宏伟不凡。经过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原来那些利如剑刃的礁石,都被削平。颔联描绘凿滩时的具体场面,棹楫挥舞,小舟如飞,百筏千艘,鱼贯而出,好一派畅快人心的繁忙景象。颈、尾二联则透露出诗人捐助钱财,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之情。因为生时做了好事,他想像着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享清福去。这第一首诗对仗工整,活泼明快。前六句中每联均为流水对,气脉通畅,诗意连贯直下;句中如“铁凿”“金鎚”;“八滩”“九石”“竹篙”“桂楫”;“百筏”“千艘”也分别在句中对偶,清新流畅,富于节奏感,很适宜表现一种热烈欢快的感情。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抒发了他“誓开险路作通津”的雄心壮志。施舍家财与人合作开凿伊河龙门段的八节滩,是诗人致仕后逝世前所作的一件大事。出于对人民冷暖疾苦的同情与关怀,诗人不忍“饥冻有声,闻于终夜”的痛苦心情再无休止地延缓下去,因此一直有开凿这段险滩的心愿。毋庸讳言,此举与他深受佛家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青壮年时期,诗人就有求神拜佛之意,分司东都以后,向佛之心愈加炽烈。在这第二首诗中,诗人道出“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之言便是例证。在这种情况下,开八节滩,施惠后人是可以想见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22:1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