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模锻
金属在不完全受限制的模膛内变形流动,模具带有一个容纳多余金属的飞边槽
开式模锻是金属在不完全受限制的模膛内变形流动,模具带有一个容纳多余金属的飞边槽。模锻开始时,金属先流向模膛,当模膛阻力增加后,部分金属开始沿水平方向流向飞边槽形成飞边。随着飞边的不断减薄和该处金属温度的降低,金属向飞边槽处流动的阻力加大,迫使更多金属流人模膛。当模膛充满后,多余的金属由飞边槽处流出。
基本介绍
开式模锻具有模膛和飞边两部分。当上下模闭合时,一方面金属流向模膛以充满成形,另一方面多余金属流出模膛,成为飞边,如图1所示。其流动过程的关键在于:当填充阻力小于流向飞边的阻力时,则金属流向模膛。某一时刻,填充阻力增大至大于流向飞边的阻力,金属便流向飞边。由于随着上模下移,飞边减薄,流向飞边的阻力增大,以至于大于充填阻力,金属改向流入模膛,保证模膛完全充满。
成形过程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如图2所示。
(1)自由变形或镦粗变形阶段。坯料在这一阶段属于局部加载,整体受力,毛坯在模膛中受压发生镦粗变形,高度减小ΔH1,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直到毛坯与槽壁接触为止,镦粗所需的变形力不大。
(2)开始形成毛边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毛坯继续受压(压下量ΔH2)逐步充满模膛形成少许毛边。在此阶段金属有两个流动的方向,金属一方面充填模膛,一方面由模桥口处流出形成毛边。这时由于模壁阻力,特别是毛边桥口部分的阻力(当阻力足够大时)作用,迫使金属充满模膛,金属径向流速减慢,所需变形力明显增大。
(3)充满模膛阶段。毛边形成后,随着模锻变形的继续进行,压下量(ΔH3)的增大,毛边逐渐减薄,宽度增大、温度下降,金属流人毛边的阻力急剧增大,由于毛边的阻碍作用,在变形金属内部形成更强烈的三向压应力,当这个压应力大于金属充填模膛深处和圆角处的阻力时,迫使金属继续流向模膛深处和圆角处,充填模膛内各棱角和肋条处,直到整个模膛完全充满为止。
(4)锻模完全闭合,挤出多余金属,锻件最终成形阶段。由于工艺因素的影响,通常坯料体积略大于模膛体积,因此当模膛充满后,上、下模并未闭合,尚需继续压缩至上下模闭合,将多余金属完全排入飞边槽,以保证锻件高度尺寸符合图纸要求。但要尽量缩短这一过程,因为此阶段变形抗力急剧上升,这时的能量消耗占整个模锻过程所消耗能量的30%~50%,因此,图中的ΔH4越小越好,对减小模锻变形力至关重要。同时,这一阶段对锻件避免组织缺陷、提高锻件质量和生产率均有很大影响。
应力应变分析
第Ⅰ阶段
开式模锻的第Ⅰ阶段是由开始模压到金属与模具侧壁接触为止,这个阶段的变形犹如孔板间镦粗(在没有孔腔时犹如自由镦粗)。假设模孔无斜度,如图5-2所示,该阶段属于局部加载,整体受力,整体变形。变形金属可分为A、B两区,A区为直接受力区,B区的受力主要是由A区的变形引起的。A区的受力情况犹如环形件镦粗,故又可分为内外两区,即A内和A外,其间有一个流动分界面。但这时由于B区金属的存在使A内区金属向内流动的阻力增大,故与单纯的环形件镦粗相比,流动分界面的位置要向内移。B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在圆型砧内拔长。各区的应力应变情况如图5-2所示。
各变形区金属主要沿最大主应力增大的方向流动,如图5-2中箭头所示,即A内区和B区金属向内流动,流入模孔;A外区金属向外流动。在坯料内每一瞬间都有一个流动分界面,分界面的位置取决于两个方向金属流动阻力的大小。
第Ⅱ阶段
在第Ⅱ阶段,金属也有两个流动方向:一部分金属充填模膛;另一部分金属由桥口处流出形成飞边,并逐渐减薄。这时由于模壁阻力,特别是飞边桥口部分的阻力(当阻力足够大时)作用,迫使金属充满模膛。由于这一阶段金属向两个方向流动的阻力都很大,处于明显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变形抗力迅速增大。
根据对第Ⅱ阶段变形的应力应变分析,这一阶段凹圆角充满后变形金属可分为五个区,如图5-3所示。A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一般环形件镦粗,A外为外区,A内为内区。B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在圆型砧内拔长。C区为弹性变形区,D区内金属的变形犹如外径受限制的环形件镦粗。各区的应力应变简图和金属流动方向如图5-3所示。如果凹圆角未充满,金属的变形和分区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
第Ⅱ阶段是锻件成形的关键阶段,研究锻件的成形问题,主要研究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第Ⅲ阶段主要是将多余的金属排入飞边槽。此时流动分界面已不存在,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的区域内,其他部位则处于弹性状态。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与薄件镦粗相同,如图5-4所示。
此阶段由于飞边厚度进一步减薄和冷却等原因,多余金属由桥口流出时的阻力很大,使变形抗力急剧增大。因此,第Ⅲ阶段是模锻变形力最大的阶段。计算变形力时,按第Ⅲ阶段计算。从减小模锻所需的能量来看,希望第Ⅲ阶段尽可能短些。
影响因素
开式模锻时影响金属成形的主要因素
从开式模锻变形金属流动过程可以看出,变形金属的具体流动情况主要取决于各流动方向上阻力问的关系,此外,载荷性质(即没备工作速度)等也有一定影响。歼式模锻时影响金属变形流动的主要因素有:模膛的结构、琶边槽的尺寸和位置、坯料的形状和尺寸、温度不均引起的各部分金属变形抗力的差异、设备工作速度等。
模膛结构
从模膛结构看,使金属以镦粗方式比以挤入方式更容易充填模膛。除此以外,模膛的阻力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变形金属与模壁的摩擦系数;
(2)模壁斜度;
(3)孔口圆角半径:
(4)模膛的宽度与深度;
(5)模具温度。
孔壁加工的表面光滑和润滑较好时,摩擦阻力小,有利于金属充满模膛。
模膛制成一定的斜度是为了模锻后锻件易于从模膛内取出,但是模壁斜度对金属充填模膛是不利的。因为金属充填摸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截面的挤压过程,当模壁斜度愈大时,所需的挤压力F也愈大。
模具孔口的圆角半径R对金属流动的影响很大,当R很小时,金属质点要拐一个很大的角度再流入孔内,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故不易充满模膛,而且R很小时,还可能产生折叠和切断金属纤维。同时此处温度升高较快,模具容易被压塌。R太大,则增加金属消耗和机械加工量。总的看来,为保证锻件质量,圆角半径尺应适当。
模膛窄和深时,使金属以挤入方式成形,金属向孔内流动时的阻力增大,孔内金属温度窬易降低,充满模膛困难。
模具温度较低时,金属流人孔部后,温度很快降低,变形抗力增大,使充填模膛困难,尤其当孔口窄(小)时更为严重。
飞边槽的影响
常见的飞边槽形式如图5-23所示。它包括桥口和仓部。桥口的主要作用足阻止金属外流,迫使金属充满模膛;另外,它使飞边厚度减溥,以便于切除。仓部的作用是容纳多余的金属,以免金属流到分模面上,影响上、下模打靠。
设汁飞边槽主要是确定桥口的高度和宽度。桥口阻止金属外流的作用是由于沿上、下接触面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这一摩擦阻力的大小为2bτ,(没摩擦力达最大值,等于τ)。由该摩擦力在桥口处引起的径向压应力(或称桥口阻力)为:
即桥口阻力的大小与b和h飞有关。桥口愈宽,高度愈小,亦即b/h飞愈大,阻力愈大。
从保证金属充满模膛出发,希望桥口阻力大一些。但是若过大,变形抗力将会很大,可能造成上、下模不能打靠等问题。因此阻力的大小应取得适当,应当根据模膛充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当模膛较易充满时,b/h飞取小一些,反之取大一些。如对镦粗成形的锻件[图5-24(a)],因金属容易充满模膛,b/h飞应取小一些。时挤入成形的锻件[图5-24(b)],金属较难充满模膛,b/h飞应取大一些。
桥f二I部分的阻力除了与b/h飞有关外,还与飞边部分的变形温度有关。变形过程中,如果此处金属的温度降低很快,则此处金属的变形抗力高,从而使桥口处的阻力增大。
设备工作速度
设备工作速度高时,金属变形流动的速度也快。这将使摩擦系数有所降低;同时,金属流动的惯性和变形热效应等都有助于充填模膛。例如,在高速锤上模锻时,由于变形金属具有很高的流动速度,变形金属容易充填模膛,可以锻出厚度为1.0~1.5 mm的簿肋;相比而言,在模锻锤上一般是1.5~2mm;而在压力机上,则是2~4m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23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成形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