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位于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109号。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开元寺。
历史沿革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解慧寺。
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依《大云经》中“天女为帝”的记载,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当时作为恒州治所的真定,奉敕将解慧寺改名为大云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额开元寺。晚唐时期,开元寺钟楼修建。
据明万历二十八年《重修真定开元寺记》碑记“寺前门楼,后为毗卢阁,两侧左伽兰殿,右给孤堂,后左开元寺钟楼、右砖塔。最后为法船正殿”。除此之外,还有天王殿,韦陀殿等建筑,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
开元寺自创建后,唐贞观、如意、乾元、乾宁;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嘉庆、光绪;民国历代都有过大修或增建。
清代晚期,寺院仅存砖塔、钟楼、法船正殿和后改建的天王殿。由于寺庭缩小,唐代三门楼已完全废圮,梁断基倾,仅二石柱孑然而立,被完全置于寺外。
民国时期,开元寺曾一度挪为他用,先后成为警察教练所和县立医院。
截至正定县解放时,开元寺三门楼颓坏倒塌,寺内只保留天王殿、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须弥塔和法船正殿。
1966年,法船正殿毁于一旦。
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将三门楼残石运至隆兴寺保存。
1989年11月13日,开元寺钟楼落架大修正式开工,到1990年10月,主体工程基本结束。修缮时按照恢复原状的要求,将上、下两层全部拆除,上层照下层结构手法制做,全部恢复。
1992年7月,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将三门楼残石拼接,得石柱十二根、阑额一根。同年建起了寺院围墙,在寺院东侧开了东便门。
2005年对须弥塔进行了修复。
2008年4月,三门楼在原遗址上修复,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将尚存的柱枋进行粘接、补配、加固,重立于原址。
2015年开始,对寺院南部进行征地搬迁和考古发掘工作,截至2019年7月,共计发掘面积2800多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同时出土了跨越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陶器、石器等器物近6000余件。
建筑格局
开元寺寺内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殿、开元寺须弥塔、开元寺钟楼和法船殿遗址。主殿在后,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须弥塔于殿前左右对峙。
主要建筑
三门楼
三门楼位于开元寺寺院最南端,原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是出入开元寺必经之路口。原建筑单檐歇山顶,檐柱、中柱均为石质,柱与柱间仅施石质阑额相互连接,整座建筑雄壮豪放,体现了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三门楼石柱为小八角柱,应为四正面,四棱面。每柱均由上下两段摞置,有明显卷杀。柱顶或凿圆卯,或留圆榫。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和题名等。
三门楼的原物只有一些残缺石柱,现存的三门楼基础是经过考证在原位置2008年重修的。基础上面的石立柱是将残缺的原有石柱经过修复拼接而成的,修复的三门楼保持了三门楼原有的柱网结构。从三门楼的复原平面可以看出三门楼面阔为五间,进身为两间。
开元寺须弥塔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雁塔,位于法船殿遗址前西侧,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
开元寺须弥塔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
小雁塔,是
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
藻井,已毁坏。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
开元寺须弥塔形式古朴,稳重端庄,外形与西安
大雁塔相似。虽经明代大修,仍保持明显的唐塔风格。
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钟楼与开元寺须弥塔相对而立,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面阔进深皆为三间,高14米,砖木结构。一层正中有圆井,与二楼悬挂的钟口相对。二楼为木结构,四面各有门与四周木栏环台相通,楼上通风透光。四周有台明环绕,在结构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钟楼上悬钟一口。
开元寺钟楼上层被清代改建,下层木构件仍为晚唐遗存。开元寺钟楼下层地面中心偏东北的位置有地宫一座。
文物遗存
唐钟
开元寺钟楼上悬钟一口,造型古朴,亦为唐代遗物。铜钟悬挂于楼中心粗大木架上,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口厚15.5厘米。钟身无铭文,造型古朴,端庄大方。钟楼的钟与楼一体,重心在钟上。
赑屃碑
2000年,正定县将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纪功残碑移至开元寺内保存。该碑出土于城内府前街,其巨型
赑屃碑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赑屃旁边还有几块五代的残碑,碑文还非常清晰,字迹飘逸清秀。
宝珠文物
2005年,开元寺须弥塔加固和局部维修中在塔刹宝珠内发现金银器、玉器、铜器、玛瑙、丝、绢、经书等各类文物千余件。
文物价值
开元寺不仅创建年代较早,其主殿在后,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须弥塔于殿前左右对峙的布局则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物保护
1956年,开元寺须弥塔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开元寺钟楼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开元寺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开元寺须弥塔进行加固和局部维修。
2006年5月25日,包括开元寺钟楼和开元寺须弥塔在内的开元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对三门楼残存石柱进行了修复,使其重立于原址。
旅游信息
开元寺位于河北省
石家庄市正定县燕赵南大街109号。
08:00—17:30。
10元。
乘坐正定县公交136路、150路、151路、151路、正微2路,开元寺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