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二事
唐代武则天提出的治国建议
建言十二事,是指唐代武则天富国强民的十二条政策,该政策为普通百姓和中下级官员着想,为他们争得利益,赢得了绝大多数百姓和官员的拥护
具体内容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此前为一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薪)。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武则天步入政坛后,风波迭起,颇不平坦,耗费了很多心力来应付局面,但是太宗之魂从没有离开她的头脑。武则天自始至终把富民强国作为头等大事来完成。
在她和唐高宗联合执政时期,大唐从战后恢复期进入蓬勃发展期,国力渐盛,人口激增,万民乐业。这个因素,才是武则天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她的智谋、权术、心计,固然是她纵横政坛的利器,但即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政治家,如果漠视民意,或敢于倒行逆施,那是早晚都要被民众情绪这个“覆舟之水”所掀翻的。
劝农桑,薄徭赋,就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根本,为成为丝绸之国做出杰出贡献。
社会效应
史载,唐太宗死后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国人口有380万户。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历经53年,全国人口增至615万户,人口增长近一倍。如果社会动乱,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大小官吏、地主老财、豪门大户强征暴敛,人民生活不得安定,人口是难以增长的。
深远意义
当时很多人诋毁武则天,说她阴毒、淫荡,夺取了李唐江山,对其“建议十二事”也不以为然。而“建议十二事”推行,稳定了社会,造福了百姓,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9:58
目录
概述
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