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运营管理
泛指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使用阶段管理
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规划、设计、建造、运营与拆除五个阶段。建筑运营管理属于建筑的使用阶段,也是建筑实行功能和发挥效能的阶段。建造运营阶段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能源消耗最多和费用投入最大的阶段。
简介
建筑运营需要打破设计建造按专业分工的模式,以“安全、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的使用者需求结果为导向,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运行为目的,同时兼顾环保与资源节约。建筑运营管理需要从“建筑安全与设施管理”、“建筑能效与设备管理”、“建筑水资源应用管理”、“建筑环境与空间管理”、“建筑智能与信息化管理”以及“建筑运营模式与评价”等六个方面展开。
主要内容
一、建筑安全与设施管理。安全是最基本的运营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筑主体结构、外墙、屋面、幕墙、门窗、采光顶、附属设施(雕塑、灯箱、广告牌、杆柱、装饰性构件)、地面坡道、残障设施、盲道、通道门等建筑设施的运行推护管理;二是消防栓、逃生通道、防火门、防火卷帘、隔断等防火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三是供电、防雷、燃气、电梯等专用设施的使用安全;四是各类安全风险的应急管理,如火灾、台风、暴雨、地震、水污染、传染病、食品安全等。
二、建筑能效与设备管理。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逐年上升。实施建筑能效管控,同时确保运行质量和舒适度是重要目标。运营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一是制定建筑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规程;二是有效实现建筑的能源应用与能耗管控;三是机电系统的运行调适与能效评估,如空调、照明、动力系统;四是机电系统的高效运行技术;五是机电系统的智慧化运营(AI算法、控制策略);六是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性运维;七是机电系统的更新改造与技术适应性等。
三、建筑水资源应用管理。随着需求的增加,建筑项目中的水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水系统设施也随之增多,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热水系统、消防水、空调水、雨水回收、直饮水、中水利用、水雾、水景、喷灌、海绵城市设施等。运营管理方向:一是各类水系统的正确正常运行管理;二是用水的安全管理;三是各类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四是建筑节水措施等。
四、建筑环境与空间管理。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这一基本点出发,环境宜居与舒适健康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部分。温度、湿度、采光、通风、隔声、视觉、生态、绿化、安防、交通、隐私等室内外环境是建筑运营品质的关键。建筑环境与空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园林绿化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二是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三是室内绿植与软装的规划;四是功能空间室内布局的发展;五是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环境;六是室内空间利用规划;七是空间管理信息化等。
五、建筑智能与信息化管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是所有行业中垫底的行业,为改变现状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建筑信息化起步在设计建造过程,应用与发展在运营阶段。建筑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在国家5G战略的指引下,建筑的智能化智慧化运营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智能化系统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真正应用落地发挥效用的并不多。运营管理的研究要逐步解决“用起来”、“好用”和“用好”的问题。研究方向包括:一是机电系统的监控平台;二是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三是建筑安防系统研究;四是建筑安全监测与管理平台;五是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六是建筑智能与物联系统;七是BIM在建筑运营过程中的应用;八是建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
六、建筑运营模式与评价。建筑运营包含两个部分和三大要素。两个部分,一是建筑设备设施日常运营的“硬件”管理部分,即保障建筑各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有效运行;二是公共秩序维护与个性化需求服务的“软件”服务部分,即对人员的引导管控和需求管理。三大要素,一是使用者,用户的需求;二是建筑本身,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使用;三是资产,即业主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筑运营管理模式要与政策、行业现状、技术发展等相结合。需要研究:一是建筑项目的交付与接管验收;二是建筑运营管理自营模式;三是运营管理的外包模式;四是运营管理资金的来源与法律支持;五是建筑运营资金与财产保险合作;六是建筑运营过程资产价值评估;七是建筑运营管理综合价值评价等。
建筑运营所涉及的专业广,既需要打通规划设计建造过程的技术与应用,又需要在日常的运营管理实践中得到提升。运营专委会以业内资深技术人员为基础组建专家团队,以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为研究基础,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为政府、业主单位和保险公司提供课题研究、建筑运行状况评估(“建筑体检”)与新建或更新规划咨询(“优生优育”)等技术服务。
建筑运营的研究是对建筑技术、设备性能、生活环境、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科学等的综合性应用性研究。通过研究,形成技术规程和管理标准供广大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和业主单位使用或参考,让建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主要区别
(一) 管理限期的不同。物业管理是履行物业合同,对建筑实施一个合同周期的短期运行管理;运营管理是以全生命周期理念,规划并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行。
(二) 工作方式的不同。对建筑设施设备运行的管理,物业管理采取的是故障报修模式,被动管理;运营管理强调的是长期规划,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修,主动作为,避免故障发生。
(三) 管理重点的不同。物业管理多以使用者为目标,多在“软性”服务上下功夫;运营管理以设施设备等“硬件”着手,长久性、可持续地解决问题。
(四) 经营目标的不同。物业管理经营目标是企业利润,运营管理目标是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主体
建筑运营的受益人是建筑的所有权人,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因而建筑运营的责任人理应是建筑的所有权人。建筑物的所有权人可以将运营的服务委托给第三方,但责任不能转移。如建筑安全,当建筑安全问题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伤害时,所有权人需承担责任。
由于物业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差异性,当物业所有权人将建筑的运营管理全权委托给物业服务公司后,经营目标的不一致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建筑的使用寿命缩短、设施设备带病运行和资产的负增值等。
落实方法
建筑作为所有权人的固定资产投资,所有权人须对其承担全面的责任。随着建筑技术与智能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筑机电设备的智能化层度高且更新换代周期短,建筑楼宇设备设施系统在生命周期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更新才能保障建筑的功能与效能。因此,建筑运营管理是动态的、发展的技术管理过程。
建筑运营管理的落实,一是要有建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二是要有符合项目要求的管理团队,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三是要建立系统化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四是要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监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4 15:46
目录
概述
简介
主要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