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是指在建筑项目实施之前,根据项目要求和所给定的条件确立的项目设计主题、项目构成、内容和形式的过程。建筑方案设计主要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必要详图等技术性图纸作为表达方式,不着重于建筑绘画技巧。
性质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奠定了基础,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分析下来,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性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即创造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
第一,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建筑功能、地段环境及主观需求千变万化,只有依赖建筑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灵活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把所有的条件、要求、可能性等物化成为建筑形象,因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尤为重要。
第二,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项很繁复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建筑学自身以外,还涉及结构、材料、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同时建筑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决定了建筑师的工作如同乐队指挥一般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角色特点。
第三,建筑设计思维活动具有双重性,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建筑设计思维过程表现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每一“分析”阶段(包括前期的条件、环境、经济分析研究和各阶段的优化分析选择)所运用的主要是分析概括、总结归纳、决策选择等基本的逻辑思维的方式;而在各“构思设计”阶段,主要运用的则是跳跃式的形象思维方式。
第四,建筑设计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地思考想象,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和优化方案,需要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
第五,建筑设计必须综合平衡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种种关系,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统一地物化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建筑空间与立体形象。
一般方法
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任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完善三个阶段。其顺序过程不是单向的、一次性的,而需要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因此,遵循这样的设计过程,不同的设计者会采用多种方法深入到方案创作之中,当然也会针对同一设计任务产生丰富多样的设计结果。总结起来,可大体概括为两种倾向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即“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类。作为初学者而言,在了解了各种设计方法及建筑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可逐步完善个人的建筑设计观及具有个人风格的设计方法。
任何一种设计方法都是要经过前期的任务分析阶段。即对设计对象的功能环境有了一个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把握之后,开始进行方案构思,然后逐步完善设计方案,直到完成。这两大类设计方法的最大差别主要体现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一)“先功能、后形式”式方法
“先功能、后形式”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建筑的功能需求,当确立比较完善的平面关系之后再据此转化成空问形象。这样直接“生成”的建筑造型可能是不完美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需反过来对平面作相应的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先功能”的优势在于:其一,由于功能环境要求是具体而明确的,与造型设计相比,从功能平面入手更易于把握,易于操作,因此对初学者最为适合;其二,因为功能满足是方案成立的首要条件。从平面入手优先考虑功能势必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先功能”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空间形象设设处于滞后被动位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建筑形象的创造发挥。
(二)“先形式、后功能”式方法
“先形式、后功能”则是从建筑的体型环境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与造型,当确立一个比较满意的形体关系后,再反过来填充完善其功能,对体型进行相对的调整。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满意为止。
“先形式”的优点往于,设计者可以与功能等限定条件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利于自由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会产生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其缺点是由于后期的“填充”、调整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对于功能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有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功能简单、规模不大、造型要求高、设计者又比较熟悉的建筑类型。它要求设计者具有相当的设计功底和设计经验,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
在实际建筑方案设计中。以一上两种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对于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来说,二者甚至是难以区分的。当他先从形式切入时。他会时时注意以功能调节形式,而当设计师首先着手于平面的功能研究时。则同时迅速地构想着可能的形式效果。最后,他可能是在两种方式的交替探索中找到一条完美的途径。
步骤
通常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前期、设计创意、方案表达、深化与修改。各阶段需要提交不同形式与深度的工作成果。
1)前期准备
(1)设计任务书解读。
设计任务书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指导性文件。设计任务书对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条件、规定以及必要的设计参数等。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规划要求、用地环境、使用对象、设计标准、房间内容、工艺资料、投资造价、T程相关参数及其他要求。解读设计任务书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设计条件进行分析,明确建筑的功能要求、空间特点、环境特点、经济技术因素等。对设计任务书的充分解读有助于建筑师目标明确地进行工作。
(2)设计信息的收集。
设计任务书只是建筑设计信息的一部分,在充分解读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之上,还应掌握更加全面的设计第一手资料,获得更充足的设计依据。设计信息收集的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实例调研、咨询业主、问卷调查、现场踏勘、调查研究、阅读文献、研究规范、案例舒析等。
(3)设计条件的分析。
a.外部设计条件分析。外部设计条件分析主要指对建筑方案设计的宏观背景的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技术条件、气候条件的综合分析,还包括对项目的城市区位、
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等外部条件的分析。充分分析外部设计条件的利与弊,能够为后续的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提供直接的依据。
b.内部设计条件分析。内部设计条件是由里及外制约设计走向的因素,它决定建筑的功能布局原则、空间组织方式、形体构成形式等。内部设计条件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功能的分析和对技术要求的分析,通常包括基地分析和建筑功能分析两个部分。基地分析主要包括对基地的周边状况(建筑、道路等)、现状、地形地貌、地质、朝向、
城市规划法规(
用地性质、
用地界限、周边红线退界要求、
日照间距、
容积率、
绿化率等)、景观资源等的分析。而建筑功能分析则是指根据
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需求,绘制出建筑的功能关系因式,并根据具体设计要求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4)设计案例的分析。
设计案例的分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实例调研,即针对性质与规模相似的已建成项目的实地考察,以获得现场的直观体验;另一种是进行资料分析,即通过查阅图书、文献收集同类型建筑的设计资料,以寻求经验作为创新的基础与依据。
2)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即是确定建筑方案创作的主题与概念。设计创意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传递着建筑设计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一个优秀的设计创意往往能令建筑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就如同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能够打动人心。优秀的设计创意都是
建筑师对项目进行厂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的结果,是建筑师对创造对象的文化、环境、功能、形式、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的、深度的提炼,而绝非凭空想象或闭门造车。
设计创意阶段的工作成果主要是建筑设计草图。建筑设计草图的特点是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即探索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关于建筑的整体性的思考。建筑设计草图的实质是一种
图示语言与
图示思维,它将不确定的、模糊的意象变为视觉可以感知的图形。设计灵感的产生往往是在图示思维的过程中偶然闪现,并成为建筑设计创意的起点。图示语言表达出来的形象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视觉思维的表达,可作为评价、比较、交流、修改设计的依据与基础,成为建筑创作过程最好的记录方式。
3)方案表达
建筑方案表达即是:懈建筑设计创意发展成为承载着具体功能与行为的“形式”,并通过图纸、模型(实体模型或计算机虚拟三维模型)、
三维动画、视频等形式与手段表达出来。建筑方案表达的内容主要有:建筑的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削面图、彩色效果图、实体模型、文字说明等。方案表达阶段的工作成果主要是设图纸、文本、模型、动画、视频等。
4)修改深化
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图示思维表达的过程,建筑师在此过程中常常需耍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方案的比选、调整与优化,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直至拿出最终的设计成果。
评价
影响建筑方案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方案设计的成果不能简单以正或误来进行评价。同一个设计任务,不同的建筑师往往有着不同的解答方式;同一个设计方案,不同的人也往往有着不同的评价。由于评价的主体与标准的不同,对建筑方案设计的评价通常也只能是相对的。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建筑方案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应对基地环境条件,与环境的关系友好。
(2)功能分区高效合理。
(3)流线组织便捷高效、互不干扰。
(4)令人愉悦的合乎逻辑的空间形式。
(5)富有个性与识别性的外观造型。
(6)技术与经济的合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