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社区
地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五星街道城乡结合部,占地27万平方米,28个
居民组,总户数2535户,总人
口数7635人。
社区党委下设7个楼栋党支部,19个单元党小组,直管党员150名,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976人,是一个下岗职工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棚户平房多,企业效益差、周边环境差、经济发展差、治安安全差的“四多四差”社区,被居民们称作“老边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建福社区党委以创建“稳定型”社区为切入点,以“强党建、保稳定、促和谐,让党旗更鲜活”为活动主题,以“用真心做每一件事,用激情创一流业绩,用实干赢居民口碑,用真帮换社区和谐”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一个治安案件高发区变成全市唯一的“稳定型”社区,使“老边疆”焕发出新活力。社区先后迎接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调研视察50余次,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文明成果60余次被国家、省、市多家媒体做典型报道。党委书记于淑芬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小巷总理之星”等光荣
称号,昔日的“老边疆”已成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品牌和旗帜。
建福社区党支部由十几名党员发展到一百多名党员,成立了党委,设立7个楼栋党支部,19个单元党小组。为发挥好党组织作用,社区党委扎实开展了“建组织、找党员、起作用”活动。找回“隐形”党员54人,有18名“口袋”党员主动找上门落组织关系,14名下岗职工及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积极要求入党。三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社区党委结合实际,创建“一个核心、两个网络、三个深化、四个面向”的党建“1234”工作模式,“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创新社区党建;“两个网络”即建立健全党建管理网络和公共服务网络;“三个深化”即深化社区稳定和谐,深化党建品牌内涵,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四个面向”即面向广大职工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1234”工作模式的有效实施,大大提升了社区党委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四是突出党建工作重点。根据建福社区“四多四差”的实际,把创建“稳定型”社区作为党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两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挽救自杀者7人,社区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获得省级安全社区称号,打响“稳定”牌,赢得了民心。
社区大力开展“四岗两阵地”活动。“四岗”即设立先锋岗,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设立文体岗,开展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设立读书岗,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区文明与进步;设立连心岗,帮助社区弱势群体,扶危济困。“两阵地”即培育春蕾阵地,通过对留守儿童、困难青少年儿童、特殊青少年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的关爱救助,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培育夕阳阵地,通过与建福敬老院、老龄委、社区医院等单位联合组织慰老敬老活动,关爱社区老年人。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区党员认岗定责,各展所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根据社区老年人、体弱者、下岗职工、困难群体较多的情况,社区党委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和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创新管理模式,根据党员的居住地点、年龄、身体状况及参与社区工作等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实行ABC分类管理(A类是经常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突出的党员;B类是发挥作用一般的党员;C类是不经常参加活动,发挥作用不好的党员)。健全了32项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五站”管理平台,即党员活动联络站、流动党员管理站、党风廉政监督站、下岗党员服务站、扶贫解困工作站。针对流动党员,专门建立档案,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确保了党员流动不流失。针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双向服务,让他们在社区主动亮身份、认岗位,有效地激发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活力。
社区党委在创建“稳定型”社区过程中,培养出一支既有先进思想又有能力为居民办实事的党员队伍,他们“眼中有民情、耳中有民声、心中有民事”,致力解决就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公益事业,使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一是拓宽渠道,安置就业。党委书记于淑芬带领党委一班人筹措3万元资金,建立电器修理、编织、美发、种植、托老、托幼、超市、餐饮等8个再就业基地,办社区服务网点112处,举办就业大集2次,提供就业信息上千条。截止目前,社区实现再就业2018人,占社区下岗职工总数的93%。社区党委改善环境,美化家园。解决了二次供水、旱厕拆迁、上水维修等困扰居民十多年的难题,整治乱建乱放56处,打通防火通道26处,清理历史遗留的垃圾山30余处。改修有段近千米的主路,完成了1000延长米水泥路面的铺设。建福社区党委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建“稳定型”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