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公主为
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在顺治十年(1653年)时下嫁给了平西王
吴三桂的儿子
吴应熊,随后不久就陆续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
和硕恪纯长公主。而这座府邸在当时也被称为驸马府。 康熙十四年(1675年),
吴三桂反叛清廷,
吴应熊及其子
吴世霖被处死,只剩下
建宁公主在这座大宅院里形单影只。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建宁公主在其63岁时离开了人世。而这宅子却被当时的老北京人称之为“凶宅”,说“夜里能听到丝竹之声,还夹杂着年轻女人幽怨的吟诗声”;而另一版本是说在此“曾是
吴三桂的住宅,
陈圆圆的芳魂几百年来都在此游弋”。现如今想来,这估计都是和
建宁公主悲惨的一生有关吧
这座古宅,要是再往前推,则可追溯到明朝初年。在明初时是常州会馆。明末时为
崇祯皇帝的岳父,大学士
周延儒的住宅。清兵入关后,此宅就划归
建宁公主所有。之后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设左右二翼宗学,作为皇室贵族子弟学校,其右翼宗学即设在此处。相传
曹雪芹就曾在这里作过短期教习。乾隆九年(1744年),右翼宗学迁往绒线胡同,旧址则被赏赐给大学士裘日修作为住宅。当时
纪晓岚的《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该宅闹鬼。 乾隆后期,此宅又被赐给了乾隆长子定亲王
永璜之子镇国公
绵德(乾隆四十二年封为镇国公),后
绵德在乾隆四十九年晋封为贝子。保存至今的府邸就是当时清朝的贝子府的规制。清末,该府由其后人毓祥继承,因此此处又被称为“祥公府”。
满清被推翻了以后,在1913年,
中华民国政府的蒙藏院就在此处开办了蒙藏学校。所以在民国三十七年,即1947年版的北京地图上,明确标明了“蒙藏学校”四个字。1923年秋,
李大钊、
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
乌兰夫、奎壁、
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在蒙藏专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批蒙古族党员,建立了蒙古族的第一个党支部。同年,梁启超为了纪念著名护国将领蔡锷将军,在该院东路建立了松坡图书馆,馆名取自蔡锷的字“松坡”。
徐志摩从美国留学归国后,曾在此图书馆工作过,他与
林徽因成立的“新月社”也选址在此办公。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前身即为蒙藏学校)曾以此为校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处曾被计划拆除以建立民族大厦,但计划不久被搁置。为积累建大厦的资金,古宅逐渐演变成如今出租摊位的民族大世界商场。
该旧址现上级单位为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旧址被商场所占据。府邸内充斥着各种商铺,部分古建的内部墙壁已被拆除,作为服装超市和精品鞋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