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镇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辖镇
建南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地处利川市西北边陲,东、南与谋道镇汪营镇接壤,西北与重庆市万州石柱相连,镇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区86千米,区域总面积325.9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建南镇户籍人口为73045人。
历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利川县,置建南汛向化里。
民国时期,为建南乡;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十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查保甲,为四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建南乡。
1950年,与清源乡合为四区。
1952年,分设为第六区。
1956年,改为建南区。
1958年,改称建南公社。
1961年8月,复名建南区。
1996年,撤区设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南乡辖18保。
2011年末,建南镇辖红星、双龙、三台寺、龙泉、柏杨寺、龙头溪、红庙子、白石溪、大青、星星、桐子梁、维丰、中部、鹞坪、明星、高祥、花园、同心、星红、吉林益塘、和平、黎明、田元、平和、柏杨渡、联合、茶元、花果、仙祠、黄金、蔬菜、龙井、平桥、建新、茶坪、中池茶台、林场、佛堂、槽坪、前进、中坪、白竹坝、大屋基、水田坝、凤凰沟、红板云、大道角、龙堂沟、板厂坪、丰竹坝、容貌坪、药材场54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建南镇辖1个社区、29个行政村:林口社区、红星村、龙头溪村、中部营村、鹞坪村、明星村、高祥村、花园村、同心村、星红村、吉林村、益塘村、黎明村、柏杨渡村、茶元村、建新村、中驰村、白竹坝村、大屋基村、水田坝村、大道角村、龙塘沟村、丰竹坝村、容貌坪村、金风村、红卫村、新梁村、太平村、茶林村;镇人民政府驻黄金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建南镇地处利川市西北边陲,东、南与谋道镇汪营镇接壤,西北与重庆市万州石柱相连,镇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区86千米,区域总面积325.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建南镇大部为山地,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400~800米。境内最高峰位于福尔岩顶,海拔1700米最低点位于石板滩,海拔450米。
气候
建南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水文
建南镇境内属重庆黄水坝水系。建南河自青河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长江,境内河道长59.8千米。
自然灾害
建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暴雨发生在1998年7月2日,特大暴雨袭击建南,受灾面积61950亩,房屋倒塌121间,损毁房屋111间,造成危房163间,死伤10人,经济损失857万余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建南镇耕地面积7.7万亩,人均1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辖区总人口7.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人,城镇化率17.6%。另有流动人口12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9000人,占53%;女性35000人,占47%;14岁以下15000人,占20.3%;15~64岁5.10万人,占68.9%;65岁以上8000人,占10.8%。总人口中,有土家、苗、蒙古、畬、回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5%。2011年,建南镇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7‰。
截至2017年末,建南镇常住人口为41839人。
截至2019年末,建南镇户籍人口为7304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建南镇财政总收入17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3万元,增值税211万元,企业所得税6万元。
截至2019年末,建南镇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6个。
农业
2011年,建南镇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土豆为主。农业总产值5.1亿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生产粮食3.7万吨,人均500千克,其中玉米1.3万吨,水稻1.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黄连。黄连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762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长毛兔为主。2011年,建南镇生猪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5.2万头;长毛兔饲养量13万只,年末存栏13万只。
金融业
2011年,建南镇有2家金融机构开设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达3.8亿元。
邮电业
2011年,建南镇邮政业务收入43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69.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58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31所,在校生4949人,专任教师271人,小学适岭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417人,专任教师7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建南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7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62户;各类图书室54个,藏书7.2万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院机构1个,病床89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2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9人。2011年,建南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5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9万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建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户,人数165人,支出27.8万元;城镇医疗救助45人次,城镇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16人次,支出0.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57户,人数5834人,支出402.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人,支出2.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3人,支出3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31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999人,共支出30万元;农村临时救助986人次,支出8.3万元。自然灾害受害人口18964人,紧急转移安置56人,农作物受害面积4600亩,倒塌房屋92间,直接经济损失980万元,救灾支出3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12人,社会福利费31万元,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20张,生活无着落收养人员12人。
2011年末,建南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922人,比上年增加26700人,其中参加职业养老保险60人;参加离退休75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26757人,比上年增加26757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65人,比上年增加10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25人,比上年增加25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保225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25人;参加失业保险95人,比上年增加25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48千米,投递点17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5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7.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8万件,征订报纸2500份,期刊900册。
2011年末,建南镇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28门,固定电话用户113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0%;移动电话用户47956户,比上年增加5761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9.9%,比上年提13.7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40千米,主干电缆达24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704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671个,宽带接入用户65户,比上年增加5户。
截至2011年末,建南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干线水管24千米,日生产1000吨,居民用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建南镇镇区天然气用户1413户,日最大供气量7000立方米。
交通
建南镇境内有黄金路等道路过境。
历史文化
民间艺术
建南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民间美术刺绣作品等。
文物古迹
从战国后期直到唐宋(有的地方甚至延续到了明代),恩施州流行着一种葬俗——崖葬。恩施州的崖葬文化系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据有关学者考证,其族属应为濮、僚、越,而该处的濮、僚、越与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崖葬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悬棺,是指在悬崖峭壁上钉桩搁棺匣。二是岩罅:又称崖葬,即利用自然岩罅放置棺木。三是岩椁墓:即人工在石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恩施州的岩椁墓主要分布于建始与利川境内,仅在利川齐岳山以西地区就发现此类岩椁墓遗迹十余处,均是在红砂岩上人工开凿洞室作为藏柩之所,以利川七孔子岩椁墓群最为典型。
“七孔子”崖窟墓遗址位于利川市建南镇北偏西2.5千米的建南河东岸的红砂崖壁上,因有7窟,故称“七孔子”,又称“仙人洞”、“蜕皮洞”。七孔子高离地面10余米,分上四下三两行排列。除一孔为长方形外,余皆近正方形。各孔之间,行距、孔距均为1米左右。有两孔深不足0.3米,其它深在1.5米左右。正方形孔室顶呈穹隆形,中高大约在1.1米,边高在0.8米左右,室宽1.4米。当地村民曾从窟中取出船形棺,内装人骨。后文物普查队又从窟内取出一个箱式匣棺,棺长0.7米,内装人骨,此为“二次葬”或“拾骨葬”。
王母城坐落在利川市建南镇龙泉村的王母山上,与重庆市石柱县接壤。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中塑有王母娘娘雕像。
王母城始建于明末清初。相传古时候,王母娘娘在此山歇脚,看见土家族人居住在山寨里,狩猎为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为了让他们不杀生,又能过上好日子,王母娘娘亲自下山给他们传授男耕女织技术。王母娘娘上天后,土家族人学会了耕田种地,织出了西兰卡普,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歇脚的山峰,每到王母娘娘生日时,紫气缭绕,霞光夺目。后人为了铭记她的恩泽和祈求她的长久保佑,他们在山峰上修建寺庙,取名“王母城”。被称之为集民族文化、佛教道教文化和独特风光于一体的圣地。
荣誉称号
2021年6月,建南镇老年党支部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2年4月27日,利川市建南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15: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