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YANAN UNIVERSITY),简称“延大(YANDA)”,坐落于
陕西省延安市,由
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全日制综合性大学,由陕西省主管,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
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陕西省
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是陕西省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等
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高校。
历史沿革
延安大学时期
1941年7月13日、7月30日,
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泽东青年干校、中国女子大学、陕北公学院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大学下设社会科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俄文系、英文系、体育系、中学部。全校学员800余名。校址在女大旧址
王家坪。
194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鲁艺、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学干部学校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鲁艺”原址,校长仍为吴玉章。大学下设鲁艺、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研究班、中学部。其中鲁艺下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4个系;自然科学院下设化工、机械、农业3个系。
1944年4月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合并,
周扬为延安大学校长。校址设在行政学院原址南门外。大学下设行政学院、鲁艺、自然科学院、医学系、短期培训班。其中行政学院下设行政系、财经系、教育系、司法系;鲁艺下设文学系、戏剧音乐系、美术系;自然科学院下设农业系、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师生员工2124人,其中学员1302人。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时期
1947年,因战争形势,延安大学开始了战时行军生活。3月14日撤离延安,至1947年8月22日东渡黄河进驻山西省临县吴家湾,8月25日,在吴家湾开始上课。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学校于7月继迁回延安,住在延安市东关清凉山下。
1946年至1947年,延安大学生先后设教育、司法、农业、文艺、会计、行政、新闻、外文八个班和高中部。1948年,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决定扩大和加强延安大学,实行正规办学。10月21日,校长
李敷仁宣布学校设大学部、分校和研究室。暂设4个系:政法系、经建系、文艺系、教育系。1949年5月23日,中共西北局发出指示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大学陆续迁入西安,马明芳、李敷仁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1953年3月,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所办班次分别归并于西北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党校、政法干校等西北地区院校。
重建延安大学
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9月正式开学,当时只设有中文系、数学系、理化系3个系,中文、数学、理化3个两年制专修专业。次年秋,经省委高教局批准,延大增设了医疗系,学制为5年制本科。1960年,原理化系分开,改为物理系和化学系。1964年7月,陕西省决定改变对延安大学的管理体制,将原来延安专署主管,改由陕西省主管,党组织关系仍在地委管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校教学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971年9月30日,省革委会批准延安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校以农为主,兼设师范和医学。两校合并之后,学校仍定名“延安大学”。次年3月6日,两校依照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指示分开,原北京农业大学师生迁回北京。1977年学校增设了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起,又先后增设了英语教育、文秘、经济管理、分析化学、生物教育和历史教育等6个专业;次年8月,原医学系扩展为独立的延安医学院。
1991年6月,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西安陆军学院正式建立双拥共建关系。1992年经省教委批准,学校成立了陕北历史文化、陕北经济技术开发和延安学三个研究所。同年,延安大学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合并后的延安医学院为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为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申沛昌同志任党委书记、校长。
2005年6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学。2011年,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2013年6月,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研究、宣传平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三年后,延安大学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83.77亩,有效建设面积864.29亩。2020年12月,各学院和行政部门迁入新校区办学。2024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延安大学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行政楼七楼会议室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分为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该校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一流培育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8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5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面向省内外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培训学员13万余人;与200多家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5月,第一临床医学院延安大学的直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900张,有职工3550名,其中高级职称70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21名,有市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3名。
1950年4月11日,在时任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在原西北局旧址筹建了“延安人民医院”。1998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整建制划归延安大学管理,更名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整体托管洛川县医院,2012年创办心脑血管病医院,2013年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医院为医疗集团总医院,整体托管了洛川县医院、宜川县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等为医疗集团分院。2016年吸纳26家县(区)医院组成延安医疗集团医联体。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7个院士工作站,3个社科名家工作室。有教育部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45项,横向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显著提高;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项131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奖项3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118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465篇,C刊763篇;出版著作、教材215部;获批专利270项。
学术资源
延安大学图书馆由新城校区图书馆和杨家岭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截至2021年,学校图书馆有纸质文献约52万种,共计约169万册。设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文图书、期刊等33个阅览室,其中包括红色文献馆、陕北历史文化阅览室2个特色文献阅览室,1个古籍阅览室,和1个医学科学阅览室,设有1个密集书库。有超星、万方医学网医学期刊数据库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47个,其中专门服务医学专业的中外文数据库5个。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128个页码。以“红色延安”的独特历史文化和延安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办刊特色,主要栏目有:延安学、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等。2014年,本刊的“延安学研究”栏目在评刊中首次被评为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4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入选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核心期刊(扩展版)。2018年,本刊再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入选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核心期刊(扩展版)。
《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季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体育运动学、科学史等专题研究、研究简报、综合述评等。1996年荣获陕西省教委、新闻出版局评比的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同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加入国家科技部情报所“万方数据库-数学化期刊群”,同年荣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比的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1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大多数专业性文摘刊物作为收录统计源期刊。
《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延安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祖国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进展等。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延安大学校名是1960年3月21日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诗人郭沫若同志来延安大学视察工作时亲笔题写。
学校校徽由两个圆和一个半圆构成,内圆内为宝塔山和延河桥,外圆中上方为汉字郭沫若题写的“延安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YANAN UNIVERSITY”字样,圆中间有“1937”字样。
“延安大学”中英文字样以红色宝塔为中心绕成一圆,寓意延安大学在革命圣地延安办学。红色宝塔剪影和延安大学英文开头字 母Y、U在同一个圆内组成的图案,寓意为延安人象绿叶一样深情地衬托着延安这一朵盛开的鲜花。“1937”为延安大学创建的年份。
精神文化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
释义:“立身为公”的两个核心概念是“身”与“公”。“身”的社会学本意是身份,同时隐含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等引伸意。具体讲就是通过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的修炼,使自身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或角色。“公”的本意是公共,这在上古和现代社会的话语系统中是相通的,如原始公社、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士大夫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均以“公”之本意来立意。在近代社会,“公”字又引伸出了“公平”“公正”等含义,显示了人格与公共社会的一体性联系。创办于1940年的延安大学最早前身学校陕北公学之“公”,融汇了“公”的上述所有含义。
“学以致用”的核心概念是“学”与“用”。“学”是学习、学业,“用”是实践、运用。“学以致用”,从主观上讲是将学习的目的建立在实际运用的基点上;从客观上讲,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1944年延安八大院校合并后的延安大学所制定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数十年来,延安大学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社会的普遍评价是有真才实学和实践能力。
延安大学校歌由赵毅敏、曾九作词,吕骥作曲,题名为《延安大学校歌》。
社团文化
延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延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会”)成立于2005年5月23日,主要职责是处理社团日常工作,协调各社团之间关系,接纳新的社团成员,与校内各社团及其他部门合作等职责,社联会现下有三农学社、爱心社、青春健康同伴社、书画社、跆拳道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三十多个校级社团,会员总数达四千余人,遍布全校各个院系。特色活动有“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艺术节”“兰蕙飘香'诗歌朗诵赛”等。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延安大学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08万平方米。
新城校区
新城校区位于延安新区北区杨家岭组团北片区,地处延安新区与老城区交汇处,该校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总占地面积1271.96亩,建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行政办公等各类校舍建筑53栋,总建筑面积约576300平方米。
杨家岭校区
杨家岭校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580号。该校区设有教育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硬件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萃园校区
萃园校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大路4号,新中国早期,延安大学建设了萃园校区,有了延安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本土大学。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延安大学校史馆
在延安大学校史馆的序厅,迎面一幅大型浮雕中新老延大校园建筑交相辉映,聚拢于巍峨的宝塔山周围,意喻延安大学根植革命圣地不惧艰辛、忠诚奉献、坚定不绝的红色初心。萦绕校区的延河流水,象征红色高等教育绵延不断的渊脉,滋养淬炼着一代又一代延安精神的传人,因光荣的延安大学而永恒。
校友情况
延安大学在政界、文艺界有很多知名校友,例如艾青、布赫、安波等。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