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海(1934年5月—2009年1月19日),女,上海市人,1934年5月出生,1950年12月参加革命,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总医院临床三部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廖文海,汉族,她出生在上海一个店员家庭。父亲是四川人,在上海一家商行供职。母亲是从河南嫁过来的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廖文海还有一个妹妹。靠着父亲微薄但还算稳定的工资收入和母亲的勤俭持家,一家4口在上海过着普通生活。好景不长,文海5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了。这在幼年文海的心灵上,烙上了深深的伤痕。坚强的母亲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起早贪黑,替人家做饭、洗衣,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维持着这个清贫的家,还供女儿们上了小学。
父亲的早逝,母亲的含辛茹苦,使少年时代的文海饱尝了人世间生活的坎坷和艰辛。身为长女,她处处为母亲分忧,虽是文静的女儿,却担当起丈夫、儿子、兄长的角色。在廖文海的中学时代,姐妹俩随母亲回到父亲的家乡四川成都,投靠亲友。尽管家境贫寒,要强的母亲坚持要让女儿们继续读书、受教育。在她的苦苦支撑和亲友们的接济下,廖文海有幸在华英中学一直读到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年年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1950年,朝鲜半岛燃起战火,新生的共和国受到战争的威胁,中国人民组织了强大的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6岁的廖文海和许多青年学生一样,怀着满腔青春热血,投笔从戎。1955年,廖文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本学历,主任医师,教授。原任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院长。少将军衔。廖文海在上海和成都读小学和中学。1950年在成都
华英中学参军,1951年入沈阳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任第七军医大学(后为第三军医大学)内科军医。1964年调入
解放军总医院,历任主治军医、科室副主任、南楼临床部副主任。1985年任副院长、院党委常委。1989年任院长、院党委副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廖文海是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1月19日,廖文海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人物事迹
技术精湛,对病人感情深厚
1970年,廖文海从普通病房调入干部病房工作,先后担任了科副主任、南楼临床部副主任。岗位的重要标志着责任的重大。她所在的科有3个病房,以呼吸疾病为主,重病人多,肺心病多,晚期癌症病人多,许多病人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三〇一”的危重患者,医疗任务十分繁重。
每天清晨,她脚步匆匆第一个赶到病房,走过每一位病人的床旁,看看病情有什么变化,然后和上班的同志一起参加早交班,开始一天的工作。夜晚,当她确信病人不会再有什么问题时,才放心地离去。遇上三个病房轮番抢救,尽管家就在医院对面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数十米之遥,也顾不上回去。
一次,病房里一下子有7个病人做了气管切开,9台呼吸机同时运转,忙得她二十多天没进家门。吃饭就在病房,困了在办公室支张床。连续不断的紧张工作,终于支持不住,得了呼吸道感染,高烧、咳嗽。就这样她也顾不上休息,一边打针吃药,一边主持抢救。她对病人的感情是深厚的,不论职位高低,权势大小,都竭尽全力去救治。病人康复出院,她发自内心的替她们高兴,病人要是抢救不过来,她会痛惜的暗自垂泪。一次会诊会上,专家们对一个78岁的肺心病人的治疗,意见很不一致。
有的很担心:“这么大的年龄,这么长的病史,恐怕预后很差。”
有的囿于设备不够:“没有呼吸机,光用药很难解决问题。”
有的干脆说:“我们已经尽了所能,怕是没有回天之力了。”
主持会议的廖文海没有失去信心,她鼓励大家:“呼吸机不够,我们想办法去借。病人不管有多大年龄,只要有一线治愈的希望,我们都要积极地去争取。”
这位病人是位离休老干部,患病多年,老伴已去世,子女一个都不在身边,形单影只。在他住院期间,廖文海与病房的医护人员对老人给予了格外的关照。
这天深夜,病人都已沉沉睡去,墙上的挂钟指向12点。炊事员送来了夜班饭,还没离开病房的廖文海和值班的医护人员正准备用餐。突然,从老人的病房中传出“啊”的一声大叫,伴着死亡的恐惧。医生护士急跑去一看,病人呼吸心跳骤停。一位护士赶紧给病人做心内注射,另一位用力地捏“皮球”,往气管里送氧。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是不是气囊有问题?”及时赶到的廖文海提醒大家。一查看,果然是呼吸机气囊脱落了。迅速调整好后,病人暗淡的脸色逐渐有了生机。
当老人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赶到医院时,看到孤零零的老父在这里得到精心的救治,感动地对医护人员说:“太谢谢你们了,我父亲能有今天,全靠你们的悉心关照。”
社会评价
《共和国女兵》:廖文海是由军医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是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从当军医那天起,就把为患者解除痛苦、造福人民作为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她医术精湛,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在总医院保健病房工作的日子里,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担任院领导特别是任院长后,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行全方位、全时间、全过程、全员额的工作责任制,提出了上下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建设一流医院,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一流服务的医院发展的总思路和总要求。她组织制定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宏伟的目标激励全院人员以院为家;倡导大兴科研之风,多方开发科研项目,专项资助成果转化,促进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组织设擂求贤,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创造成才条件,推动年轻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多方筹措资金,修建现代化医疗大楼,添置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全院人员的居住条件;狠抓医疗管理,开源创收效益递增,使院容院貌有很大改观。她为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对中央及军委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