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慷,出生于1908,(另有一说出生于1903年),字健民,广东兴宁龙田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
黄埔军校第三期、
陆军大学第三期毕业,曾任第二师第六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兼四十五师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军长等职,参加过
长城抗战、
台儿庄战役、
长沙会战等战役。
黄埔军校第三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美国战车学校毕业。历任第二十二师营长、440团长,独立第九旅少将旅长,军政部少将高参兼第三补训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编第五师师长,第五军二○○师师长。1948年任第三十一军
中将军长。1949年1月,与李文、石觉等拒绝
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的主张,后乘专机飞返南京。同年到台湾任“ 国防部”中将部附。
廖慷,早年毕业于兴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接受革命洗礼,后又入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次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排长,参加北伐,攻克长沙,因功升任连长,随后任第九军(后改编为第二师)第五旅第十团第三营营长。1933年,任团长,北上长城抗日,曾参加古北口及南天门战役。七七事变后,升任第二师第六旅旅长,先守黄河,防堵日军南犯,后则东驰鲁南,会战
台儿庄,屡建战功。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后,调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十七期学生总队总队长。两年后改任第十六补训处处长,担任重庆市警备司令,负责陪都的安全。1942年,补训处改编为新五师,调防川南。1945年,任陆军二○○师师长,守备滇南。翌年,调任第五军副军长兼四十五师师长。1948年,升任三十一军军长;冬,由台湾调防北平。1949年,参加和谈,在和平解放北平协议上签字后赴香港。此后,在马来西亚任教直至退休。1977年,回台湾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