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宇
宁波野生动物园执行董事长
廖志宇(Emma Liao),宁波野生动物园执行董事长,先后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曾任德国高驰(Goetzpartners)中国区总裁,金砖资本董事总经理,以及昆仑鸿兴俱乐部总裁。拥有多年的跨境并购投资经验,曾帮助中国企业成功投资了多个传媒、体育、科技、工业、汽车电动车和消费等领域的大型项目
个人简介
廖志宇(Emma Liao),宁波野生动物园执行董事长,曾担任德国高驰(Goetzpartners)中国区总裁,金砖资本董事总经理,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总裁。
人物介绍
廖耀湘家族的八零后一代
在长安街的东头,廖志宇(Emma Liao)也在注视着阅兵预演的队伍。这位刚从大洋彼岸回国不久的姑娘正是原国军高级将领廖耀湘的曾孙女。
廖耀湘曾是国军美械新六军军长,官至九兵团司令,陆军中将。 1943年10月,经过在印度蓝姆伽集训和美械装备,廖将军的新22师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意志都像蓄势待发的利箭一样,在缅北重创日军。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廖耀湘正是第一批接受日军投降的中国军人。为了尽快接收南京,史迪威的接任者魏德迈将军认为,日本很嚣张,并不认为他们失败了,到南京去受降,部队应该有绝对的威慑力量。当时中国部队从仪容、装备、战力、声望上来看拿的出手有新1军和新6军,而新6军最令日本人微风丧胆,是最合适的保卫受降的部队。于是,廖耀湘率领新6军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见证了抗战的胜利,并载入史册。
对待抗战,廖家人总是有一份别样的情结。虽然廖将军夫人,黄兴的侄女廖黄伯溶早已携带家人辗转香港,台湾后定居美国西海岸,但是廖家人在海外越久,越是把抗战当成家族历史传承的重要部分,心系祖国并一直希望后代有机会回到中国报效祖国。
笔者在数月前采访廖将军儿媳时有幸结识廖欧阳蘅的孙女——廖志宇小姐,时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为约访相关抗战名人的后人,低调的廖志宇终于答应接受采访。
廖家第四代,曾长居纽约的廖志宇因为名字太男性化,大部分人更熟知她的英文名Emma Liao,在国内的身份一直是德国第三大家族成立的德国第一,欧洲领先的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不了解的人,一定很难去相信眼前这个年轻时尚的85后已高居总裁,而且明明可以刷颜值,但却干的是拼智慧和实力的工作。在寒暄问候时温柔有礼的廖小姐,只要一谈起商业马上眼里出现了将门之后的杀伐果断,管理团队的魄力和严格也让人感觉气场十足。
可能是从小的严格家教和廖志宇自己从教育到工作,辗转中美欧的丰富经历和常人没有经过的磨练,让这位86年虎年出生的金牛座姑娘有着同龄人不曾有的成熟与敏锐,跟下属交代工作条分绦析、指挥若定。许是军人家庭的缘故,廖志宇虽然有翩翩长发、瘦腰洋装,但却在美丽中透着英气,内里有种挥军斥马的硬朗,谈话间不经意中总会冒出许战术术语来叙述商务细节。
选择独立并独身闯荡欧洲
在美国多年,廖志宇先后获得罗彻斯特理工大学和常青藤盟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她攻读的专业是计算、通讯与科技教育的博士学位,专注研究比较前沿的游戏化理论。这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商学的跨界专业,不过倒是很对廖志宇的胃口。她对“跨界”这个关键词一点都不陌生,海外华人的生活经历让她早早就认识到跨界的身份最适合做的也是跨界,不但要跨界还要成为联结不同界面的BRIDGE——桥。
在美国攻读MBA期间,时值2008年,当中国因举办奥运会而成为全世界谈论的对象时,拥有“豪华”教育背景的廖志宇却利用假期跑到国内,去百度当实习生。当时的硅谷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创新的策源地,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才刚刚起飞,百度在刚刚上市不久的蓬勃发展当中。这次实习不但让廖小姐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打开眼界,也从此坚定了廖志宇关注中国、拥抱互联网的初心。在众多互联网创业家前辈的影响下决定回到美国攻读互联网方向的博士,融入这个圈子,并且寻求机会创业。纽约是一个精英遍地的金融之都,关心中美交流的本性让廖志宇在受家人和朋友引荐之下很快活跃在美中关系的一些知名NGO组织的活动当中,并且接触到了大量的前来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们。也同时接触到了很多美国知名的地产,商业集团和家族,多数也都对来自中国的机会有兴趣。
廖志宇说她很快意识到了这中间的问题,纽约的华人很多,来源很广;前来纽约的企业家不乏中国最顶级的地产实业和金融巨头,不论是国有的机构还是民营企业家。在对美投资的浪潮当中也纷纷积极的在寻求好的投资机会。同时,在美国的顶级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都在热情的希望吸引好的中国企业投资。然后,这其中,如何真正合理负责的把好的投资机会推荐给中国企业家,和把好的中国投资人介绍给美国公司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而这个具有重要“桥梁”作用的圈子可谓鱼龙混杂,很多所谓熟知美国投资机会的混在美国的介绍人,实际上却连句完整的英文都说不出来。而一些因为文化差异可以被用作噱头的活动场所如联合国等,也被用来做为一些人投机的渠道。廖志宇在和一些企业家朋友交流中也意识到很多人由于跨境商业的隔阂有的受骗、有的误解。同时纽约并非硅谷,互联网的气氛并不浓厚,于是廖志宇决定“曲线救国”,在几大投行如瑞银,瑞信,摩根大通伸出橄榄枝时却选择了并非大机构但商业质量极高的纽约知名地产家族之约出任其国际客户总监,开始了她连接中西、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之路。
白手起家的投行总裁
位于纽约著名的第五大道,跨42与43街的移民银行是美国最大的私有银行,这家银行虽然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由在纽约享有盛誉的地产家族米尔斯坦家族拥有,家族起家为做地产建材,到地产,到第三代进军金融业和多元化,也在被当今中国的一些家族所学习沿用。移民银行是美国著名的私人银行,且具有美国最好的艺术品投行、职业体育球队投行、家族信托、高净值客户理财和个性化的并购投资等多元化的量身定做的投行和投资业务。廖志宇成功的建立起该银行以中国客户为主的国际客户部,并且辅助了米尔斯坦家族和中国的万向鲁氏家族达成战略合作,深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过着纽约——北京空中飞人的生活,为中国客户的各种美国投资需求穿针引线。
金融经历与昔日国内的经历叠加,使廖志宇发现了中国企业与海外资本、技术、人脉对接的强烈需求,企业的跨境并购却因为衔接桥梁的问题饱受挑战。廖志宇发现也许她就可以是那座桥,并且固执的认为做对的事情比赚钱更重要。要帮助中国对接最好的国外资源;帮助海外的优秀企业看到中国最好的一面,使中国企业真正受到尊重和认可。冥冥中好像准备了很多年一样,她说自己最高兴的是中西方企业客户对自己职业上的耿直,敏锐和使命感的高度认可。
2009年欧债危机后,欧洲不少好企业因为金融环境恶化而估值严重下降,并且产生可能接受新鲜投资的机会。熟悉家族企业文化的廖志宇其实发觉在国内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当中,虽然非常需要如聚集在硅谷的信息科技的高新技术公司机会和资本与地产等类别的投资,这些机会主要在美国;然而中国的工业升级,消费升级,医药升级,以及金融服务业升级,更需要欧洲的实在的产品和技术,虽然美国金融业发达,然而过于严苛的监管导致进军欧洲是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一个战略机会。并且美国企业文化更多属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扩张,所以导致企业会做很大;而欧洲是以家族企业为主,喜欢精益求精,经常在一个小村庄里面就有几个世界第一的专业化企业,而且非常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乱用贷款或杠杆,企业价值非常“实在”。但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欧洲的机会相对较少被中国人所知,廖志宇敏锐判断这才是中国最需要的海外资源。在与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收藏家高驰夫妇成为好友之后,拥有德国第一大投行和领先管理咨询公司的高驰先生(德国Otto家族二代)诚邀她加入高驰开创中国业务,担任中国区总裁。2012年,廖志宇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她离开了让她受益良深的米尔斯坦,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放弃了原本已经打算安定下来的曼哈顿,孤身踏上了欧洲之旅。
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中欧之间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在最近三年都发展迅猛,如果说这是风口,那廖志宇早已乘风而起了。她说自己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外标的资源情况,常驻巴黎一年、慕尼黑两年。国内这边同时还要从选房、装修做起,完全以创业精神打造了高驰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分公司,虽然是远程遥控管理,但这支她苦心搭建起来近20人的中国投行和管理咨询精英团队创造的业绩仍然让她骄傲,过去三年她也养成了在旅行中工作的习惯,每个月几乎都要往返中欧2次。除了频繁来往与德国总部慕尼黑,法兰克福,柏林,杜塞尔多夫,巴黎,米兰,瑞士,马德里几个重要项目地之外,中国不但要管理北京和上海办公室,还要拜访客户所在的众多城市。作为一个永远要保持锐利状态的投行人士,廖志宇已经练就了一天轻松跑3个国家,每天4个小时左右的睡眠,从不需要倒时差的本事。
“跨境并购业务很苦,但却让人痛并快乐着,真正的帮助中国走出去,或让外国企业更好的了解中国,让人感觉人生很有意义。” 廖志宇说,她已经成功地帮助了中国顶级的金融机构、工业和汽车、零售、商业地产、酒店、医药公司和文化传媒集团等做了众多跨境收购和合资项目,并且还受聘与数多欧洲集团和家族帮助制定其中国市场战略和资本布局。“欧洲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国家,相比来说,法国反而比较国际化,而德国,瑞士等国家其实很传统,对中国的企业也其实并不足够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像是一场礼仪、兵法与利益综合的考验。在说服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顺应国际商业惯例和流程的同时,也要捍卫中国企业的应得利益、优先权和尊重。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像一场战役,情报灵通、人脉广泛可以最早沟通到最好的投资机会给中国企业。把合适的企业对接在一起则是一场双赢的仗。很多企业家是认可我们帮助中国走出去的责任心和诚心。当然我的德国同事也付出了大部分投行无法付出的资源:一般同行都知道,跨境投资之所以难,有时是因为国外的同事不一定愿意花大量精力和资源在跨境比较漫长成功率又相对很低的业务上,很多真正好的项目,也无法向中国企业透露,早就内部消化,被欧洲本地投资人抢走了。我很欣慰我的公司和我一样,追求的是更高层面上的东西,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感”。廖志宇表示:“其实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化,艺术,历史和哲学都有浓厚的兴趣,去欧洲也是一趟文化之旅。比起比较简单、开心、成功主义的美国文化,德国法国是哲学家、艺术家的故乡。我和高驰先生在生命,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深入交流。我们都并不是把经济回报作为最大追求的人,当然这也是家族企业的优势,我们深爱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做好跨境并购和咨询业务的同时,希望活的有意义。这里难免有些遗憾很多西方企业家们还并不非常了解中国的文化,现在大家都熟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而未来也许我会有机会帮助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打通制造业并重新拥抱互联网
去欧洲后廖志宇基本上进入了先进制造、材料、消费品等实业。2014年,随着她在欧洲的大客户如西门子等争相花巨资寻找数字化的战略方案,工业4.0、Internet of things、互联网+浪潮正式让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一直以来保持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紧密沟通的廖志宇也发现了新的机会。“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世界第一,超越了欧洲和美国。人们说欧洲专注技术和产品质量,但是最不会运作商业模式,而美国是资本和商业模式专家。可在某些领域,其实我一直认为在新的全球化经济形态当中,很多传统的理论都已经不适用。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如果中国有能力整合世界最好最适合我们的资源,我们又可以在商业模式上胜出一筹,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2015年,廖志宇决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中国,仔细的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市场,以及抓住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的战略和投资机遇。她说,“以前我更多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中国,了解企业需求,并没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习惯和特点。而我认为这些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想要更好的帮助中国企业发展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本身,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海外的工业4.0也好,万物互联也好,最新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更好的和中国企业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帮助中国企业发展的目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廖志宇乐在其中。不同民族、文明在商业上的交集碰出的火花,他们对生活、商业不同的理解,还有生意中的发现与乐趣都让人着迷。但是廖志宇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在中国人移民世界的人潮中,她放弃在美国欧洲定居,逆向移居回北京。“在国外呆的越久,越是真心的爱中国,爱北京。”当笔者问及终生大事,她也坦言表示“自己还是最爱100%的中国人”。希望廖志宇这位年轻的将门之后,未来能一路成功且精彩的走下去。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1 20:07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