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湾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下辖村
廖家湾是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下辖村。
简介
廖家湾村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境内。
史料记载
据《廖氏宗谱》记载,廖族系明兴国功臣廖永安后裔。明建文四年(1403年),燕王起兵发动“靖难之变”,弑建文帝自立为皇帝,史称明成祖。大学士方孝儒反对燕王称帝而被诛杀,祸及十族,并明令不准收尸。永安嗣子升及弟怀庆侯永忠之孙镛、铭等因收瘗业师方孝儒尸坐死,子孙充军广西。英宗正统年间赦还,但楚国公之孙承庆复触帝怒,贬守凤阳陵。嘉年间,永安第七代孙廖柳溪徙居凤台县东乡王叶巷坊,建立廖家湾庄园,即今廖家湾。
历史沿革
廖村素重文化教育,世代尊奉孔孟之道,崇尚民族节义,倡导子孙耕种求食,读书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后世读书人受儒学影响,有强烈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元末廖族先祖廖永安、廖永忠于巢湖结寨反元,参加农民起义;子孙廖升、廖镛、廖铭等不惜身家义殓师骨,甘愿杀身成仁、毁家取义的精神,以及后代为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沃血中原,魂系客地,无不基于此。
后人承祖训,以耕读为业。终明世,廖氏虽遭谪受贬,终系功臣之后,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故朱明王朝所设立的监、庠、胶、序,仍为其广开方便之门,是以名人贤达辈出。
清室定鼎之后,对明之官宦后裔,特别是南方士大夫阶层采取怀柔政策,故而廖族的社会地位虽稍逊于朱明时代,但仍有一定基础,耕读传家的祖训得以维持。据《凤台县志》、《廖氏宗谱》记载,自廖家湾建村起,经明、清两代近四百年间,有功名者80余人,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太学生26人,行载邑志者114人。故民间有廖家湾“藏龙卧虎”之誉。
清末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入侵,国事日非。江淮英杰多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集会于安庆、芜湖等地,在柏文蔚、常藩侯等先贤领导下筹建岳王会组织,聚集有志之士,秘密进行兴汉覆满、创建共和等民主革命活动。廖村知识青年廖少斋、廖海粟、廖璞纯、廖盘箴、廖子宾、廖梓英、廖瑞然、廖楚珍等率先响应,加入同盟会,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在新军马炮营充当弁目,成为熊成基马炮营安庆起义的骨干力量。其中廖盘箴曾出席杨氏会馆起义代表会议,为起义军核心领导之一。
袁世凯死后,武夫乱世,祖国大好河山多被封建武装割据,各自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相互吞并,混战不休。战祸连年,生民倒悬。廖村以廖运泽、廖运周为首的数十个青年人,在老一辈革命者倡导下,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和其他革命干校,投身于祖国统一、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北伐战场。其中廖铿(多训)等人为革命沙场捐躯,埋骨异域。
廖村子弟积极投身革命,抗战胜利后,廖村仅军队将领和政界简任以上的高级人员就有9人,县、团级20余人,营、连级50余人。故有“廖家湾,大小官,一百三十三”之说。战前的学生,经过八年战火锻炼,不仅学到了知识,且都已成熟,正待和平时期休养生息,建设祖国,不期蒋介石发起内战,将人民复置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廖村子弟响应中共号召毅然走自新之路,廖运周、廖运升、廖传枢等相继于民国37年(1948年)、38年(1949年)率部在淮海战场、江南义乌、四川郫县起义。廖梓英也在民国37年(1948年)底违命不撤退江南,在合肥主持省城和平解放。廖运泽在香港拒上台湾回到北京,为瓦解国民党,促进祖国统一尽了自己的力量。
著有廖家湾村志
淮南地方志节选
参考资料
淮南地方志节选.淮南地方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6 14:4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史料记载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